雁门关·断章(组章)
之一、 雁
经历战火的雁,心比大漠还荒凉。
仰头,是浸透烽火的悬念,附身是遍地冷兵器洞穿的绝盼。
雁的鸣叫,辽阔而伤感,凄厉声声打湿雁门关内外的层层叹息,心跳紧贴落日的余晖。始终让真情如泉般清澈。
从青砖石缝中探出的野菊,棵棵长满了家国情结,它们用不同的表情审视着铠甲和战火,聆听或冷或温的军令,区分忠奸辨别奸佞,与战火一起经历梦想与陨落,穿越和等候。
杀伐听命于正义,一场接着一场的刺杀,使历史长路尘土飞扬。
雁只好盘旋于雁门关上空,感叹一双翅膀,安抚不了天下安危。
雁开始悲鸣,怒号,呼唤。翅膀烧焦了,声音嘶哑了,一腔热血在安居乐业的向往中哀鸿遍地。
战车列阵,芳草萋萋,沉积着两千多年风霜血泪的雁门关,在雁鸣声中不得不沉默于时空,沉寂在硝烟走远征战已渺的平静。
经历战火洗礼和人心昼夜转的雁啊,如今在哪里?
恨,在哪里?爱,在哪里?
之二、昭君
昭君穿过雁门关之前,最后一次回头,望了一眼长安,而后,独自走进苍茫。
身后万马齐喑,泪眼相望。前面,心中丘壑重重,琵琶是忧国忧民的唯一证据。
一个王朝的心事,沉甸甸地系上了她的发丝。
历史不由得打了一个冷战,雁门关内外,从此飘荡着她芬芳的香气。
她的美,照亮了万物,也照亮了前尘往事。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将王朝与民间的所有传说,都打磨得冰清玉洁。
雁门关内,汉王朝的心在疼痛,在颤抖,中原低语,云儿流泪。
雁门关外,胡笳伴羌笛,每一片草叶的心情都烨烨生辉,山川有了动听的光芒。大漠尽头,她将相思寄托明月,交出一生的葱茏,换回关内外一段平安的路。
如今,鸿雁飞去又回,她却没有归来。
她走过的路,长满情思和苜蓿。叹息处,水草肥美,彩蝶双飞。
雁门关,如果将你的每一块青砖都抚摸一遍,每一个缝隙都望眼欲穿,是否能觅到她的芳踪?
之三 、杨家将
雁门关抱紧悠长的梦,静静矗立于历史高处。
历史总在动人的地方栽上花,在错愕的地方种上柳。
盘旋于高空的惊诧和敬仰,此时,正跟随“杨”字帅旗回旋,天空没有云彩,
那夜很冷,远处的灯光,一盏接一盏地熄灭,连最后一只萤火虫,也隐匿得无踪无影。路,霎时消失殆尽。
一弯冷月的光,成为不断砸下的冰冷石头,砸向雁门关战场上慷慨悲歌的杨家。
黑夜重重,怀疑及欺诈将杨家将切成了宋的孤岛。杨家的每个人,只好用血,擦去一个个黑点,用生命点亮夜色,用忠魂解释疑问。
先是杨家的好男儿,继而是杨门女将,越过忠君思想的奋勇拼杀,越过黑天鹅的翅膀,直取天下人的心。
杨家的名字,是雁门关不断升高的基石,它站成了九塞尊崇第一关。
梦的长河里,依旧是旌旗猎猎波涛翻卷,依旧听见忠魂的哒哒马蹄。
雁门关,纵然遍地是伤感的故事,“杨”字令旗仍然在群山中高高飘扬。
看,雁门关明月楼前的杨家将列阵,就明白,天下,已心照不宣。
之四、 关
时空的手,从不同的方向纷纷打开雁门关的记忆。
雁门关便以青石板上的辙印发言,以墙壁上誓死一战的决心发言,以夕阳如血的心愿发言,以大地的仁慈深厚发言。
在壮怀激烈的离愁别绪里,挂满忧思的黄昏是人间最好的抒情方式,朔风呼叫的大漠悲壮不断更新内容,披肝沥胆的身影穿梭不停,杨牧,蒙恬,昭君,霍去病,卫青,李广,李靖、徐达,杨家将,杨门女将……
他们一手捧着丹心,一手捧着绝路。
刚毅被世事洞明的沧桑掩埋之后,众多伤心的理由都长了根须一样,风和日丽无法安身。每当这时,你必然会看到历史眼睛里含着的热泪。
从高天经过的鸿雁和白鹤,经常徘徊在是走还是留的艰难选择里。只好在途经的路上,撒下一串叹息。
有升起便有落幕。无数的远行,都无人等候。无数的等候,却无人归来。雁门关,这座矗立在边关和心灵上的感叹,把缺憾交给时间,时间又归于虚幻,历史总得不看任何人的脸色前进。
秦、汉、唐、宋、明的烽火狼烟里,农耕文明和游牧文化兵戈相见响声依稀可见,遍地的忧伤和华彩,亘古地留在了那块土地。
“穿上人生的华服,就难以拒绝里面的虱子。”穿上是重负,脱下也是重负。无论关内的梦还是关外的梦,总是一半成熟,一半生涩。
雁门关的关,将每一个出入的生命反复淘洗,最终折射出历史深处的思维定格。
一切都已经远逝,新的远行和等候正在开始。(注:本文刊发时有节选)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来稿请注明文体、作者真实姓名,以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和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文责自负,所有文章观点均不代表本报。推荐至上级及其他平台发表不另付稿费。)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向才志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