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祖悦‖《山河血脉》:左步人的家国情怀(书声/评论)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2-02-28

左步人的家国情怀
——读长篇报告文学《山河血脉》有感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也可以借助一部好书,帮我们读书行路,随着书中人物的不同命运,追随他们的脚步,透过不同的人生智慧,感悟不同的人生哲理,感受不一样的胸襟情怀。这是我读郑万里先生的《山河血脉》时所想到的。捧着这本书,首先,是“山河血脉”这个书名的含义给我留下了悬念,吸引着我从书中寻找答案。

▲郑万里长篇报告文学《山河血脉》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

随着作者走进书中,也似乎走进了中山市左步村一个厚重文化的历史博物馆,走进了中国近代一部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正如书的封面所概括的“香山儿女抢滩上海的绚丽剪影”、“南粤乡亲奋战路矿的精彩传奇”、“珠江民众抵御外侮的光辉史记”,整部书,记录了左步村一批影响中国近现代山河命运的精英。他们从这里走出,用他们的智慧,书写历史,影响社会的发展,成为壮丽山河奔涌的血脉。这些各怀才能的左步人,活跃在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舞台上,用自己传奇的一生,为民族的兴旺和发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书按照人物的活动轨迹,由远到近的叙事顺序,以上海、唐山、武汉、广州和本土几个叙事地点,采用人物纵向式的结构,展现了中国近代史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面。读来荡气回肠,深深地佩服左步村的“造血”功能。

如果把每个人的人生比作一条长河,那么,条条河流都构成一条山河的命脉,或者供给养分,或疏通社会的运行。概括起来,有创办第一间民族资本企业发昌号船厂,开创中国人自己建造机器动力船的民族工业先驱方举赞、孙英德、方逸侣;如影后阮玲玉,名冠全国的漫画大师方成;投身洋务运动、开滦煤矿开平铁矿的得力干将唐廷枢、孙锦芳、孙诜芳;早期工人运动领袖、唐山地委书记阮章;临危受命的粤路公司总理欧赓祥;骁勇帅气的游击队长欧初;14岁就参与战地宣传的欧宝霞;12岁就为游击队送情报的地下交通员欧素英;支持辛亥革命、支持中共抗日的归侨欧普仁;卖掉夏威夷田产,返乡围田的欧开文;辞职回村躬耕的大学生冯建伟。

(二)

这部书,既具有史料价值,也具有人文价值。

首先说史料价值。这里所叙述的,既有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史,也有左步人的人生奋斗史。作者以左步人的角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记录了一部中国丰富多彩而又波澜壮阔的近代史。无论是民族工业的起步,还是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无论是粵汉铁路工潮,还是五桂山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争,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画卷。而在推动历史的进程中,左步人,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这部书,同样是左步人的一部奋斗史。这部书,同时又书写了左步村人的人生历程,是一部集中了他们的探索历程和可供借鉴的人生智慧史。也有一个家族几代人从打工讨生活,经过吃苦耐劳,最终成为地方殷实首富的家族奋斗史。 

其次,它的人文价值在于,这本书挖掘出了左步这个古村落的人文精神内涵。在如此多的左步人身上所体现出的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胸怀家国的担当精神等。

 方举赞为了学艺,对叔叔的臭骂“从不计较,总是笑呵呵的,他善于从师父的骂声中,领悟手艺的真谛,毕竟是读过私塾的人,时间不久他就可以抡大锤了。”正是他的吃苦耐劳,正是他的脚踏实地,正是他的厚道,才有了最早的发昌号铁厂,也才有了中国人自己建造机器动力船的先例。方举赞的儿子方逸侣正是在父亲创办的华昌号铁厂的基础上,改换经营思路,增添先进设备,在业务上,增加了翻砂、五金、钳工等,直到建造起小吨位火轮。

孙锦芳可谓创造性的代表。依据金达提供的几张图纸,就带领广东工匠建造了开平煤矿第一台机车“龙号”。同时,孙锦芳更是情系社会大业。他谨记孙中山先生之重托,不仅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铁路事业,其子孙后代继承并发扬了中国铁路事业。

无论是抢滩上海,还是北上唐山,还有筑路粵汉,左步人都用他们的创造性,展现出家国天下的情怀。至于工人运动领袖阮章、孙叠芳,五桂山战歌中的欧初、欧宝霞、欧素英等,无一不是舍小我利大家,在抵御外侮、求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的历史中,写下了英雄传奇。

(三)

这部纪实著作,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这里所叙述的历史,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从抵御外来侵略到自身的强国之梦的探索,都不是粗线条的,而是贯穿在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的叙述和情感波澜中。这些人物具象,哪怕时代久远,也不是模糊的,而是生动可感的。

比如写方逸侣在听到父亲由他接班的决定时,脑子里“嗡”地一下慒了。“方举赞把这些带着力量和温度的心里话往外一掏,方逸侣感动了,他从来没听过父亲的表扬,在父亲面前有些许自卑,所以他不敢答应父亲的重托。甫听父亲这番肺腑之言,他的心安定了。”这样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既表现了方举赞的智慧,也写清楚了方逸侣的思想成熟过程。

写影后阮玲玉,“把无声电影与有声电影连接在一起,使她的表演艺术呈现为一种里程碑式的大美,从而给世界一个惊喜,并且让这个惊喜持续了相当久的时间”,作者抓住了阮玲玉的心地善良和纯洁;写“名冠全国的漫画大师”方成时,并不仅仅写他漫画方面的成就,而是从他小时候“抓蟋蟀、斗蟋蟀”写起,也写他对左步的感恩,写他痛恨美国大兵开着吉普车在上海街头横冲直撞,就画了一幅漫画“美国大兵滚出去”,并给了皮特一酒瓶子,丢了工作。这些描写,使方成大师的形象多方面得到展现,人物更加立体,鲜活。

写欧初回到左步村教书的生活,写他心里无比惬意,每到傍晚就登上村南那个小土包漫步眺望伶仃洋的情景:“夕照下的伶仃洋畔,金星岛如龙珠般拱起于浩浩水面上,龙珠两侧被风吹皱的潮水拍打着堤岸,形成浪花簇拥的龙体状,远处看去,恰似二龙戏珠。”类似的描写很多,让人身临其境,增添了现场感。

在对人物命运的叙述中,很明显的特点,是文章处处带着作者的情感和温度,渗透了作者的人文思想。对方举赞等开拓进取的赞赏,对孙锦芳等的敬佩,对英年早逝的影后阮玲玉的惋惜……溢于言表。

在我看来,一部优秀的纪实文学作品,一定能让人通过阅读,对书中所记录的人物故事和环境文化了然于心,激起内心的无限向往。《山河血脉》一书,就达到了这个效果。通读这部书,我不仅走进了左步村,而且和左步村的古今人物进行了心灵对话,感受他们创业的艰辛,感受他们为国家的富强、为民族的富强而热血奔涌,感受他们汩汩流淌着的家国情怀。

“山河血脉”的书名,确实妙不可言。概括了无论是北上唐山,还是抢滩上海;无论是筑路粤汉,还是抵御外侮;无论是百年屈辱的中国近代,还是逐梦强国的现代化征程……每一个领域的左步人都能用他们的铁肩,扛起民族兴旺的大义,用他们澎湃的激情和滚烫的热血,铸就民族不倒的精魂。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的精神代代相传。他们家国天下的情怀,与山河同在。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图/徐向东
◆编辑:徐向东
◆二审:向才志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