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洲封控区又迎来1名新生儿!他的名字超有爱
栏目:文棚 来源: 发布:2022-01-24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看一下镜头,笑一下。”1月22日上午,坦洲人民医院的封控区人员救治专区里,刚出生两天的小宝宝“易凡”还在熟睡中,就被爸爸妈妈抱在怀里,拍下了人生中的首张全家福。爸爸说取名“易凡”,是因为亲身感受到这次坦洲抗疫中每个平凡人都不容易,“即使是平凡人,也能做不容易的事。”

1月22日,星期六,往常这个时间来医院的患者会少很多。可此时的坦洲人民医院却人来人往,连停车位都是满的。进入医院的大门口,发热门诊、黄码通道的标识醒目地立着。

从坦洲人民医院的门诊楼上望过去,国际花城就在不远处,开车几分钟就能到。家住国际花城的谢春华,预产期在二月初。1月12日深夜,夫妻俩才从外面返回坦洲家中,准备收拾东西第二天就去父母家过年。13日上午,他们还没来得及出门,就得知自家所在区域成为了封控区。

为了解决封控区内群众的医疗需要,医院派出了16名医护,在封控区里设置两个医疗救治点为群众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20日凌晨,谢春华羊水破后,经绿色通道由负压救护车被送到了坦洲人民医院的封控区人员救治专区。这是院感专家们在坦洲人民医院开辟的一个新专区。

黄小强是市小榄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医生,也是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兼秘书,他带着记者来到住院部救治专区的医护人员通道前。这里面严格按三区两通道管理。从封控区送来的患者则走另外一个通道,完全区分开。此时,一名规范穿戴好防护服的医生正准备为一名专区内的孕妇做B超。黄小强说,“我们院感人就如同是为医护人员撑起的一把保护伞,首先我们要确保他们不发生职业暴露,才能安心、安全抗疫。”

在专家的指导下,记者穿戴好二级防护装备进入穿脱区,经过两个缓冲间,到达救治专区的诊疗区,见到了20日被从封控区送过来的产妇谢春华。她从被封控的家中乘负压救护车、经专门独立通道,进入该专区。她说,刚进来见到医生护士都穿着防护服,不免有点紧张。“他们穿着防护服也很辛苦。整个生产过程一个多小时,挺顺利的。在这个时候,大家都不容易。”爸爸瞧了下还在熟睡的宝宝,轻轻掖了下被角,他说,宝宝的名字也早就想好了。“就叫易凡。抗疫中每个平凡人都不容易,但也让我觉得,即使是平凡人,也能做不容易的事。”

自坦洲发生疫情以来,由于交通管控,坦洲人民医院的门诊量激增,接收的孕产妇增多尤为明显。从13-23日,医院共迎来了60名新生儿,其中有4名来自封控区。日分娩量也由平时的几个增加到10多个,产科病房内的孕产妇总数最高时一天达48名。

“13日当天,我们医院产科仅余9名医生和10名护士。我告诉大家,接下来有场‘硬仗’要打。”坦洲人民医院产科主任龙新枝忙得不可开交。口罩外露出的双眼充满血丝,还有大大的黑眼圈都透出疲惫。可她却像停不下来的陀螺。记者一上午只能跟着她从门诊到住院部又到办公室,趁她稍空歇时就赶紧聊几句。

龙新枝不仅要负责处理剖腹产和难产孕产妇的紧急情况,还是个“万金油”。“门诊、住院部、产房、120出车、隔离病区、封控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经过摸查,封控区内有40多名孕妇,其中10多名已进入孕晚期,随时都有临盆的可能。了解到在坦洲本地就诊的产妇数量激增,市里也及时派出了博爱医院的专家团队前来支援,为坦洲产科医护分担压力。

坦洲的产科医护为封控区的孕妇们建了个“花城孕妇、儿童关爱群”微信群。通过微信群了解孕产妇的需求、解答问题以及纾解情绪。龙新枝不时带着医护人员进入封控区为孕产妇做产检并捎去远程胎心监护仪。其中一位孕晚期孕妇在中风险区,只能由核酸采样人员将胎心监护仪送上门,再通过远程学习使用。龙新枝每天都会接收这位孕妇的胎心监测图,并及时回复,以缓解她的焦虑情绪。

17日晚,龙新枝接到了一名封控区的孕妇求助电话。“本应该住院医生去接,但人手根本忙不过来,让孕产妇等太久也怕发生什么意外。”此时,医院仅剩一辆刚购置的负压救护车在院区。龙新枝当即调用了这辆救护车,5分钟内装戴好防护服随车去接人。

当晚8时39分,龙新枝亲历了国际花城封控区的首个宝宝出生。“母女平安,6斤4两。”喜讯瞬间传遍封控小区业主群。从手术台上下来的龙新枝虽然疲惫,但她说,“只要他们平安,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在封控区救治专区顺产的谢春华,也计划着23日就能抱着“小易凡”出院回家。在这个特殊的病房里,夫妻俩抱着宝宝拍了一张全家福,并开心地与照顾他们的医护人员合影。坦洲“0113”抗疫,不仅是医护人员,每一个亲历的平凡人都度过了不容易的10多天。但期待所有人如“小易凡”爸爸所说,“即使是平凡人,也能做不容易的事。”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陈慧 王蔚然 见习记者 江慎诺
◆图+2/记者  易承乐
◆编辑:汪佳 
◆二审:朱晖 
◆三审:吴森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