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景洋 ‖母亲的手擀面(情愫/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2-01-19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母亲的味道

在儿时的记忆里,盛夏一旦来到,便意味着丰收即将来临。金灿灿的麦子晒干、入仓后,母亲便会趁新鲜取出一些来,用三轮车拉到村子里的磨面房,磨成白净如霜的面粉,由此开启了我面食季的帷幕。

那似乎还带着泥土芬芳、清香诱人的新鲜面粉,在母亲那双巧手的调制下,可以随性变幻成五光十色、名目繁多的面食:面条、馒头、豆沙包、猪肉包、饺子、花卷、菜蟒、煎饼等。总之,麦子飘香的季节,便是我最欢乐、幸福、难忘的时光。

不知为何,在这么多的面食中,我却独爱母亲做的手擀面。现在想来,看母亲做手擀面便是一种美好的视觉享受,让人可以享受片刻的宁静。母亲先把面粉倒入大陶盆里,再从水缸里舀勺水,一手和面,一手倒水,没有丝毫慌乱。面粉因水的亲和,在母亲那有力的双手揉合之下,慢慢地变成了面团儿。此时的面团儿需要静置在陶盆中,盖上一块拍子①,这就是所谓的醒面。醒面的过程不能少,唯有这样才能使更加筋道。然后,母亲将醒好的大面团分成若干小面团,再依次把小面团用擀杖在案板上擀成一张张大而圆的面饼,并撒上一层面粉待用。

此时,充当帮手的我开始忙碌了:在灶膛里铺上一层玉米芯,用塑料袋引燃。干燥的玉米芯是上好的柴火,一经点燃,不用吹风机的鼓吹,自个儿就在灶膛里热烈地燃烧着,火光映红了我的小脸庞,很快便将大铁锅烧热了。母亲就势把早已准备好的菜籽油放入锅内,并切一些葱花,用刀背拍几瓣大蒜,一起放小碗备用,往锅中撒入少许食盐。放了盐的热油锅再次热闹了起来,母亲趁势把切好的时令蔬菜推入锅中翻炒,再填入一些水,热闹的铁锅瞬间安静了下来。这时,母亲麻利地把面饼一层层地折叠起来,边折叠边撒些面粉,然后开动菜刀三下五除二切成长短不一的面条。这边刚切好了面条,那边已烧开了锅。于是,母亲把面条撒入正闹腾的锅内,并不停地用筷子搅拌着。过不了多久,面条与蔬菜相互纠缠、翻滚,锅中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儿,整个厨房里开始弥漫着面条特有的麦香。

见证奇迹的时刻,终于来临了。且见母亲舀一勺面汤,划了一条优美的弧线,倒入那盛了小磨油、香醋、生抽、葱花还有大蒜瓣的小碗里,这就是一碗美味面条不可或缺的精华所在——汤头。一股散发着芳香的能够充分调动你所有味蕾神经的香味儿,瞬间被激发了出来。没多久,一大碗热腾腾、香喷喷的手擀面就摆在了桌上。我忍不住吞咽着不知何时涌出的口水,开动碗筷,埋头苦干,呼噜呼噜,一眨眼的工夫,便是碗底朝天了。

儿时,自然可以经常吃到母亲做的手擀面。而在那些在外求学日子里,同时也因为家中的忙碌,母亲做的手擀面便成了我朝思暮想的一种奢望。有时实在想吃的话,只好去市场买点来。可是,不知为何,那味道却如同嚼蜡,根本吃不出手擀面特有的筋道来。

在此后的日子里,我曾出入过所谓的高档酒楼或饭店,也曾品尝过所谓的山珍海味。吃来吃去,寻寻觅觅,到最后,却发现天底下所谓的美味佳肴,终抵不过母亲做的那碗手擀面,热腾腾,香喷喷……

偶然间,我在抖音中刷到了黄宏的那个名叫《黄豆黄》,当黄宏说出手擀面确实很筋道的时候,热泪从我的眼角流出,我想,或许我是想母亲了。

注释:①拍子:河南农村用高粱杆纸做成的盖帘,多用于放置面食。

(请勿微信投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文责自负。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图/资料图片
◆编辑:徐向东
◆二审:向才志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15857人浏览   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