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气飘逸醉莲花
生长于故土桑梓,隐隐约约总有一种牵挂、羁绊,恐怕这种牵绊许多人一生都无法轻言放下。我是普宁梅塘人,而妻子也是同一个镇子的,只不过两个村子距离大约有7里路。在“正是家乡好风景,落花倾尽又逢君”的暮秋时节,又逢妻子家乡——普宁市梅塘镇溪南村“冲刺”中国古村落和一乡人耗资一亿多元的“驷马拖车”建成开放的热闹繁华时刻;于是,笔者陪伴妻子回乡,看看那阅尽700年人世沧桑的名古村落溪南村的风华绝代;也顺道看看远光村自家的祖祠旧屋,是否依然还如早日般“淡定从容”。这种“仪容已改”的千般滋味,让我经年咀嚼凝思;那样“用旷世情怀忆故国明月,用平常心境看家园风光”的思绪,时时萦绕脑际。
或伫立于溪南村的寨门边,或踯躅于小巷内,或凝神于村中祠堂的雄强文化积淀深处;而仰望上空云舒云卷,苍狗幻化,人事变迁,世事如棋,静观村寨“铁骨铮铮”,穿越时空心境澄明,浮想联翩。溪南古寨,蕴涵的故事太多太多,多得令人应接不暇,溢满心际。
“驷马拖车”成新景
人文鼎盛,古韵沉雄,民俗独特,民风淳朴,乡情浓郁,古建悠扬,新建恢宏。走马、沉潜、细品,其旷味自然因人有别……普宁梅塘溪南村,是一个常住人口超过两万人都姓周的行政村落,始建于元末明初,至今已700年。700年来的风剥雨蚀,霜刀雪剑,兵燹战祸,地震人灾,却仍屹立不倒,铁骨嶙峋,且如古美誉——“水上莲花”一样,高雅于人间,香洁于乡间,蕴藉于世间。700年来,溪南人坦然而睿智安详地接受人世间的万物,始终奉周亚夫为武祖,周敦颐为文宗,牛为图腾。其古建筑物的杰出代表为水城板楼。如今古村落虽容音已改,却风韵犹存,仪态万端。便有了一种“千般滋味在心头”的感觉。
新中国成立初期,澄海籍的国学大师杜国痒先生与国学大师郭沫若交厚。有一次在公共场合闲聊时,郭沫若对杜国痒戏说:“我家乡的景色特别壮观,你说举国之上,有哪座大佛像乐山大佛那么大?占了乐山一座山头的一面山。从山脚矗立到山顶,一气呵成,正襟危坐,慈悲拯救万类出凡笼,加持众信脱苦海,气势雄浑,禅意衍射。这在全国独一无二。”说完洋洋自得。谁知杜国痒先生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我的家乡一个自然村人口达到万人的比比皆是,信手掂来。你说哪个省有人口这样多的自然村?”郭沫若一时语塞,无法应答,遂一笑置之。其实普宁市梅塘镇溪南村,从新中国成立初的人口就超过万人,算一个人口超大村。
由于人口多,所以溪南村人自古以来就精于做生意,且外出人员家家户户都有;有些人从“白手”寄人篱下,经多年筚路蓝缕,结茅卓锡,精打细算,终成名商巨贾。内侄就告诉我:“邻居家几兄弟,如今富甲一方,正好几天前占地几十亩、耗资过亿的‘驷马拖车’新民居落成开放,参观者络绎不绝,叹为观止。我们也去看看,开开眼界。”
夜里的“驷马拖车”新民居,霓虹闪烁,灯光照耀如同白昼,生辉焕彩,气度恢弘。新民居由一座祠堂、两座“四点金”组成,两旁双包“火巷”,后包“阴城”,构成完整格局,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引人注目。建筑物前有“阳埕”,“阳埕”设有篮球场、网球场;围墙高筑,琉璃碧瓦,吸睛夺目;建筑物“面湖而建”,自然湖成为“驷马拖车”的风水埕前池,池中游艇四五,红伞点缀,音乐骤起,远方回应;池前小径通幽,栽松植竹,种榕培柳……
值得一提的是,建筑物内的石柱上贴有近百对楹联;领略这种集启发世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容之大成的楹联,感悟个中包含的为人处世、遵礼重教、睦族亲邻、见贤思齐、人间和谐的文化律动,弄明各种有关勤劳节约、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倡廉慎独,知耻忍辱、顺天应物、仁义忠信、礼义传家、忠让睦族、书香继世的种种家规民约出炉的源头结局。仿佛兰香、麝气弥漫于身边,从而使自身的感官、身心愉悦;也感悟于中华传统祠联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树菩提春日永
查溪南村族谱,周氏第一百一十六世南益公,创溪南村于1330年。嗣下裔孙延续二十八世,遍布在海内外,共13万人。溪南自古以来就是南国美丽水乡,村前寨后湖泊点缀,湖面清波荡漾。水为生命之本,溪南村境内有湖泊绵延十余里,清流从上游群山之中积聚并注入火烧溪,然后逶迤向东,流经鲤湖镇,入溪南村,在村里结“珠”成湖泊;再慢慢向东,汇流于榕江。由于水的曲折环绕,溪南自古以来就有“浮水莲花”、“水上莲花”之美称。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水木年华,相佑荫益。在溪南村,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结识那些几百年树龄的名木。诸如眼前这棵有一百多年的白玉兰树,是溪南村“南益公”二十世裔孙周永昌先生建瓦窑时种下的。据说,在周永昌先生逝世那年(享寿96岁),这株常年枝繁叶茂的白玉兰,在那一年却无缘无故的枯枝落叶,而且也不开花。那一年是1972年,没有风灾也没有雨祸,只是种植的人离世,然后,枯萎垂怜。过了几年,白兰树才慢慢长出新芽,重新焕发生机,花开灿漫。至今它仍然顽强地活着,见证着砖瓦厂的兴衰变迁。树木之有灵性略见一斑。
在小巷转身看到白兰树的时候,并没有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而是被一阵清香唤起了熟悉的淡雅情愫。走近抬头一看,却发现白玉兰撑起的一片天空不是想象中的触手可及。其灰白树表上有一道道黑色痕迹的树干,笔直高大,苍劲古朴,表面粗糙;轻轻合抱,一人不能及。
我还拜谒了村中的“双星古榕”。根据乡人介绍,双星古榕树,其成长年龄应在800至1000年间。据称,没有溪南村之前就有它。双星古榕是两株同龄相伴长生古榕树,它生长在村前东侧。村里老人说,榕(神)树天赐宝地,长生在此世世代代为家园“守水把财”。除了生于同龄,双星古榕的北面那株,肥美雍容如贵妇;南侧那株,高大挺立似壮士。两树相伴相依近(约)千年,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长相知不相疑永相随。村民赞叹像天上南辰北斗,是为双星古榕。
取水中浮游的水牛形象,打造十八槐(怀)的格局。怀即湾;曲,取曲水有情,藏风聚气。从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溪南人建造方正的祠堂,挂起周氏灯笼,传承周氏家风,并在祖祠前种下九株榕树,象征着长长久久,九九归一之意。
一树一世界。古榕那遮天盖地的繁枝茂叶,投下浓浓的绿意,荫佑着村人,让人安宁祥和。美妙而清脆的鸟鸣,悠悠地展现着自然乐章的魅力。
榕树是长寿的象征。南方多地自古有拜榕树做“干妈”、“干太公”的习俗,它们也是家庭和睦的象征。每年正月十五,溪南人会折取榕树的枝叶,插于香炉上。在溪南人看来,榕树可以为家族辟邪,保一方平安。
(这是一个共享、互动平台!“文棚”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和读者交流、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000次,编辑部打赏50元/篇,12000次则打赏100元/篇;另外,每月由文棚主编推荐5篇优秀作品,给予50-100元奖励。优秀作品可以参加季赛和年度总决赛。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文责自负,发现造假、抄袭、套改等即予曝光。)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图/作者提供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