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送黄昏
在一篇自己的文章里曾说过,我家住西南方向的房子,早上看窗户外的城市,明亮耀眼,格外清新。那回我没有把话说完,在我家看城市的傍晚,黄昏也煞是好看,满眼尽是黄金甲。我喜欢烹饪,因而从家里厨房往外看夕阳的次数很多,每回都有不一样的“大片”闪耀上映。看惯了夕阳如虹,我对傍晚那一回回“下班雨”倒是更添几分欣赏。
看黄昏时分的云卷云舒,观云朵的千姿百态,它们缓缓变化形状,缓慢移动距离,不时变换队形,像极了红蓝双方军事沙盘推演,如同沙场秋点兵直面你眼前。它们在前方“演”,你在远处“评”,大银幕、大场景,太逼真、太魔幻,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日落西山,太阳这个主角大摇大摆地烧得通红,陪伴在身边的云朵像天兵天将一样忠诚地轮换守护。从云朵四周散射出来的光芒,你迎面望去,一会儿白色,一会儿蓝色,一会儿金黄色,一会儿又半红半灰。不过,云朵再厉害,也抵挡不住主角的厉害,天空被夕阳斜照染上了血红色,朵朵白云顷刻间变成了一只只金凤凰。不大一会,云朵又变幻成另外一种形状,有时像可爱的小动物,有时像奇特的字母造型,还有时像奇山峻岭,加之城市高楼大厦冷色调给予的衬托,天际间就犹如挂着一幅活现的山水画。那刻间,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文艺一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太阳一如既往地高调和得瑟,它根本没有意识正有危险在一步步靠近。不知何时,从西边尽头飘来一大片灰色的乌云,它似乎比晚霞云朵要低很多,等它们越来越近,才发现它们越堆越高,越来越扩张,而且越来越凶猛,它开始吞噬那一朵朵绚烂多彩的晚霞,慢慢地,太阳的光芒开始收敛,天色由光亮、红扑扑转为朦胧,射向人间的夕阳也不再那么耀眼高冷。很快,那些“扩张”得很厉害的乌云继续“收编”太阳和太阳光,直到彻底把它们包住。那一刹那间,天空中的乌云像极了大兵压阵,黑压压来势汹汹,气势则咄咄逼人。
这个时候看眼前的城市,你会陡然间有些担心,担心“黑色大魔王”随时把城里一草一木吸入它的黑色漩涡之中。突然间,一道闪电把苍穹大地照得光亮,紧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暴风雨的前奏终于来临。你开始听见院子里树木忽然间“哗哗哗”的声响,忘记关窗户的邻里家有“咣当、咣当”的巨响,风猛烈的怒吼,夹带的雨点狠狠地砸向地面,你抬头眺望天际一线的楼宇时,它们已经渐渐变得模糊,像倒一样的雨幕正朝着我们飞奔而来,那种视觉冲击非常急促,你可以清晰的听见雨声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的声响,就在一眨眼的功夫,狂风暴雨包裹了我所在的这栋楼。
每每在一饱眼福之后,我会寻思着用古代兵书上一个什么词或战法来概括刚才的态势。有时,我觉得是“声东击西”,天空中一开始乌云密布,剑拔弩张的局势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却不曾想,它们慢慢移向北方,在城市的北边一线区域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有时,我会形容它们用的是“空城计”,花很长一段时间排兵布阵、雷声隆隆,过一会儿却又云散天开,残阳如血。
像刚刚看到的这一幕,我把它们归纳为传统战法,典型的“闪电战”。前有“侦察”,既而乌云悄声包围,夺取绝对“制空权”,然后铆足了劲,一阵轰轰隆隆、噼里啪啦,集中“优势兵力”,直“打”得城里下班的人儿措手不及,它倾盆倒下来的“战果”,淋透了钢筋水泥筑成的“森林”,也把整座城市洗礼得清清爽爽,呈现出焕然一新的妆容。
南方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华灯初上,天空边零零散散飘着火烧云,它们之间一层一层分布着暗红色、深灰色、赤褐色,还有一丝丝白色的、蓝色的光亮。随着时间的悄然流逝,天空不经意间就与夜色融为一体,你很难分清那远处一线天是自然光,还是城市霓虹。
夕阳温馨,风雨须晴;归途如虹,人间浪漫。每回在厨房忙着那顿可口的晚餐,要是有闲情看窗户外的“风云战争”,我都怀着一颗欢喜心静静地远观,心灵深处的那点浮躁也随着落雨“嘀嗒嘀嗒”得以洗刷;渐渐体悟到,人间烟火里的日子,纵然一时有暴风骤雨,但终会晴空万里。
作者简介: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发表作品近300篇,散见《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
(这是一个共享、互动平台!“文棚”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和读者交流、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000次,编辑部打赏50元/篇,12000次则打赏100元/篇;另外,每月由文棚主编推荐5篇优秀作品,给予50-100元奖励。优秀作品可以参加季赛和年度总决赛。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文责自负,发现造假、抄袭、套改等即予曝光。)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编辑:徐向东 实习生 袁隽清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