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从惠‖追荷花的日子(讲述/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07-28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追拍荷花的日子

一入夏,各种花要么凋谢要么结果,几乎就没花可拍了。紫薇凌霄实观美,但入画总有缺陷。这时,有一种花,进入艺术家视野,那就是荷花。

荷花是夏花的代表,我对摄影入迷的那段日子,多次去拍荷花片。

荷花有很多名字,通常叫莲花。湖南称为芙蓉国,其实也就是荷花多。李渔写过《芙蕖》,写的也是荷花。荷花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诗经》中就有“彼泽之陂,有蒲菡萏”。《离骚》中也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说的都是荷花。

郴城周边,多丘山,间水塘。尤其是城北栖河沿岸,民间多有种荷花的习惯,有很长的种莲历史。老乡种荷花,多取莲子及藕为食,我们拍荷花就取花的美。

夏天,荷花开了,风送荷香的日子到了,摄影老师王云杰就会组织我们到周边荷塘拍荷花。这支队伍相对固定,有摄影师,还有为艺术奔劳的模特。老工匠、木子、行者等,都当过我的师傅。

莲花的美,在形态和色彩。刚钻出水面的荷花,只有点点小尖角。“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花最美的时候是含苞待放时。胀鼓鼓的花球,挺括,流利,在顶端刚刚打开一个小口,可看见里面的蓬头带着一圈金黄的流苏,真是娇艳欲滴,胜似情窦初开。待继续开放,花瓣就一片片脱落,虽然是风韵犹存,但毕竟徐娘半老。

拍荷花时间要掐得准。一般4点多就出发,起得比鸡早。5点半开拍,到7点之前收工,光最好,7点半之后光就硬了。这时,荷花刚从睡梦中醒来,晨曦初露,以水面为镜理妆,面带笑容,活泛精神着呢。微风吹动,翩翩起舞。花面叶片沾有粒粒晶莹剔透的露珠,犹如挂在身上的珠琏。银光闪现,光彩耀人。晚了,珠子蒸发,荷花也显疲态。摄影师也受不了,天气实在太热。

城内也有很多荷池,拍一朵两朵特写,随便可取景。但要拍大田荷塘,拍野性荷花,还得到郊外。开始,多去栖凤渡。那里风味多是“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后期,资兴流花湾大开发,种了大片荷田,成为新热点。那更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味道。

荷花与荷叶是绝配的美。绿叶托红花,说得就是荷花。杨万里写荷花诗:“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写出了浓厚的花叶情趣。

荷花落去成了莲蓬。农人开始收获。采莲是项很美很有诗意的劳动,一般为女子所为。几个妙龄村姑,各划一支小木舟,戴一顶草帽或斗笠,轻轻地把船划入莲池,伸出纤纤玉手,将莲蓬一扭,放入船舱,此情此景,想多美有多美。乐府长诗《西洲曲》写道:“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把这种生活惟妙惟肖地进行了描绘。我们的模特就常扮采莲村姑的形象,笑语声喧,不亦乐乎。

莲蓬摘完,荷塘只剩下衰老残破的莲叶。再往后,莲叶经霜也枯萎垂落,留一些枝杆零乱散布,枝枝丫丫,歪歪扭扭立在水面。这时,伤感的人觉得盛景已过,哀叹留得残荷听雨声。

秋天后我们就很少组织拍莲活动了。有时,到北湖公园散步,看到枯荷弯曲折落,在水面形成一些字母般的倒影,也生怜意,用手机拍过几次枯荷,但巳不是主基调了。

因为拍荷花,也深深地爱上了荷花。后来,对荷的喜爱,到了膜拜程度。一听到荷,见到荷,就本能地进入一种美丽圣洁高雅甚至精贵的情状。许多文人墨客也喜欢荷花。咏荷画花拍荷的名家很多,出现过许多优秀作品。

郴州与荷花更有一段特殊的渊源。宋代大儒周敦颐,隔壁道州人,在郴州做官十几年。尤其是在我家乡汝城当县长时,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他认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花之君子者也”。后多以荷花比喻清高脱俗,不与世俗同流的君子。

虽然喜欢荷花的人多,但也有不少人无感。我的写作老师姜先生就不感冒。他直言,荷花不活泼,像纸做的花,是傻大姐类型的花,这也代表一类人的观感。

我不拍照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相机丢在专用柜里该不会生锈了吧。很怀念起早贪黑拍照的那段时光,怀念一同拍过的那些荷花,那些人。

(这是一个共享、互动平台!“文棚”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和读者交流、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000次,编辑部打赏50元/篇,12000次则打赏100元/篇;优秀作品可以参加季赛和年度总决赛。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文责自负,发现造假、抄袭、套改等即予曝光。)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图+1/缪晓剑
◆编辑:徐向东  实习生 袁隽清
◆二审:韦多加
◆三审:张鹏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周知!员峰桥将全封闭施工
13480人浏览   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