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 旧影新照,见证中山百年巨变
栏目:文棚 来源: 发布:2021-06-17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
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
不断改革发展
书写了无愧时代的崭新篇章:
城市的天际线长高了
道路变宽了,公园变多了
生活变得更美好了……


▲约于1937年拍摄的中山城区全景图。中山市博物馆供图


▲2021年6月8日拍摄的中山城区景观。本报记者 夏升权 摄

回首百年
在1921年中山城市建设的成绩单上
沙涌公园一定有一席之地
这个公园由先施公司创始人马应彪出资兴建
1921年3月1日正式落成
成为第一个专为公众兴建
且具一定规模的公园


▲1921年拍摄的香山沙涌公园。中山市档案馆供图


▲2021年6月10日拍摄的南区沙涌公园(旧址)周边。本报记者 余兆宇 摄

穿越时光的隧道
中山城市功能不断优化
如今,中山各类公园随处可见
特别是随着金钟湖公园群
各组团体育公园、儿童公园陆续开放
市民有了更多休闲好去处
见缝插针的“街心公园”“口袋公园”
更是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见绿


▲新中国成立前中山农村一民宅。中山市档案馆供图


▲2020年11月22日横栏镇六沙村民宅。 本报记者 余兆宇 摄


▲神湾镇创新企业现场演示并直播24小时内搭建一幢两层200平方米的别墅。本报记者 余兆宇 摄

农村原来的茅草屋已经难觅踪迹
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整齐排列的自建房
房前屋后绿树婆娑
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从人工插秧到机器插秧、无人机播种
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
为乡村振兴插上了翅膀


▲上世纪20年代初的翠亨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供图


▲2021年4月29日拍摄的翠亨村(孙中山故居、杨殷故居所在地)。本报记者 夏升权 摄

历史的变迁
往往在今昔对比中才能看得更清楚
通过一张张城市今昔对比图
可以看到城市面貌的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可以洞察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
政党的“百年伟业”


▲上世纪20年代初的天字码头。中山市档案馆供图


▲2021年6月12日拍摄的中恳天字码头周边景观。本报记者 余兆宇 摄

有图有真相
我们的摄影师重回中山历史照片的现场
到当年老照片的拍摄地点
重新定格了现在的风景
用日新月异的变化
呈现一座城市的百年巨变


▲1934年第三届小榄菊花会会景。中山市档案馆供图


▲2020年11月23日,第六届岭南民俗文化节暨小榄菊花会。 本报记者 余兆宇 摄

城市生长的背后
更是党和政府一项项英明决策的具体体现
以人为本
这是城市生长的出发点
也是城市生长的目的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统筹策划/徐小江 明剑 文智诚
◆文/记者 李丹丹
◆编辑:唐益 
◆二审:朱晖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11157人浏览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