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书丨原来你是这样有趣的鲁迅:喜爱动植物,也爱组饭局
栏目:文棚 来源: 发布:2021-04-29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在众多国内研究鲁迅的专著中,薛林荣的《鲁迅草木谱》和《鲁迅的饭局》尤为显眼,两本书研究角度别出机杼,以小品文的形式娓娓道来,论述深刻却不枯燥乏味,予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鲁迅草木谱》,薛林荣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点击音频听《鲁迅草木谱》选读 
看植物学如何影响了鲁迅的人生观与文学观


《鲁迅草木谱》以花草树木为切入点洞悉鲁迅的内心世界,力求发现一个有血肉、有温度、有人情的“大先生”。而《鲁迅的饭局》则从其1921年移居北京到1936年逝世期间参加的重要饭局入手,勾勒出鲁迅更真实更立体的文人形象,呈现与鲁迅密切相关的文化大家和文学事件,展开一卷色彩斑斓的民国文坛风情画。两者均是对鲁迅一生的微观研究,深挖史料中难为人关注到的细微之处,旁征博引、抽丝剥茧、破立结合、以小见大,呈现出鲁迅草木情结背后的文学思想的形成,挖掘鲁迅饭局背后的大动荡时代里的思潮涌动和思想争锋。


《鲁迅草木谱》插画。

丨鲁迅的草木情结丨

鲁迅在小说、杂文、散文和日记中,多次写到曾与他写作和生活相随相伴的动植物。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回忆了在百草园那充满了颜色和声音的生命世界里,花木虫鸟装点着他童年的梦,就连青青的野草丛里,也氤氲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而在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里,儿童的谐趣并未被消磨,更因窗外草木的滋长而流动着亲切的氛围。童年的美好经历和梦想,时常牵引鲁迅回到文学的故乡,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鲁迅文学思想和价值构建;而在求学过程中,鲁迅更是对动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收藏研读了多本国外植物学著作,在他翻译的童书里提及许多动植物,写成了《动植物译名小记》,更鼓励弟弟周建人开创了国内动植物学科普的先河,在不少人看来,“如果不是因为文艺疗救国民精神这个更高的志趣,鲁迅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出色的生物学家。”


《鲁迅草木谱》插画:百草园。

植物学中的进化论深深影响着鲁迅,成为其思想的基调。他在日记和与他人的对谈中,希望文学青年“不要放弃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诸如“在进化的链子上,一切都是中间物”“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乐天的”等句子散落于他的小说、散文和杂文里,这些观点都带有进化论的明显痕迹和隐喻味道。鲁迅心中的草木情结,不仅让他创作出“在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甚高的枣树”,也让他在雨狂风急、步履为难的时代大潮里傲然挺立,越斗越勇。

丨饭局之上的文坛大事丨

如果说,《鲁迅草木谱》折射的是鲁迅的个人成长史和鲁迅思想的发展史,那么,《鲁迅的饭局》则是社会生活史和民国文化史的缩影。


《鲁迅的饭局》,薛林荣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民国时期的思想文化斗争,因多种思想并存而异常尖锐、激烈和错综复杂。一生“以笔为刀”进行战斗的鲁迅,不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等各色敌人斗争,也多次与其他文人开展过不同文学思想的争论。他与胡适因“女师大风潮”引发的争端,与林语堂因文艺观上的巨大差异而产生的争论,与梁实秋的“文学是否有阶级性”的论战,与新文化运动战友刘半农从密切交往到相互憎恶,与同为章太炎门下弟子钱玄同的合与离……他们都曾与鲁迅出现在同一饭局上,争端或发生于饭局之上,或显于饭局之后。《鲁迅的饭局》作者以鲁迅参加过的重要饭局为切入口,旁征博引,条分缕析,尽可能还原事件的真相,让大家看到,站在历史的岔路口,心系国家未来、政坛走向、人民命运的民国文人,他们之间的争论多因政治立场、社会国民性认知、文学观点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感受到“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的文人精神和风骨。


浪漫史诗电影《黄金时代》中,王志文版“先生”爱抽烟爱喝酒更爱唠嗑,最喜欢组织上海文艺青年聚餐,堪称“饭局达人”。

饭局是民国文人一项重要的活动项目,文坛上较多重大事件是在饭局中商定或展开的,也常有饭局中激发的灵感火花产生文学名篇。倾向于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阵地《晨报副刊》的主编孙伏园与鲁迅在饭局上“饮酒甚多,谈甚久”,鲁迅与巴金、茅盾、叶圣陶等人创办《文学》月刊的决定是在饭局上达成的,萧军、萧红、叶紫成立左翼革命文学团体奴隶社是在饭局上向鲁迅提议的……民国重要文学事件或多或少都能看到饭局的影子。而被鲁迅戏称为“达夫赏饭”名局后,鲁迅成就了鲁迅的一首传世名诗《自嘲》,更成就了现代文学史上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鲁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民国文人多食客,与鲁迅有交集的文化名流,热爱美食者众多,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周作人的《知堂谈吃》、邓云乡的《云乡话食》等,是专门记录美食的佳作,而胡适、张爱玲、梅兰芳……个个也都是吃家,在文章中时不时流露出对美食的向往和惦念。至于鲁迅,更是个可爱的“吃货”,虽不专门写吃的文章,但他在日记中,却多次记录着他对美食的评价:“可惜辣酱太淡薄,本来S城市不懂得吃辣的”“入口如嚼泥土”等等,令人不禁莞尔。

酒是鲁迅饭局的必备之物,而好酒的鲁迅偏爱故乡的绍兴黄酒,虽然因为与故乡的三次重要别离,使他对故乡从最初的赞美,到理性的批判,再发展到与之交恶,但情感上的变化,并没有带走刻在他舌尖上的记忆和心尖上的乡愁,对故乡的情感藏在一碗浅浅的酒中。失乡后的他用文学构筑自己的精神原乡,“暗合着中国传统文人的宿命”。


一碗绍兴黄酒,几多鲁迅乡愁。

《鲁迅草木谱》《鲁迅的饭局》是别样的鲁迅研究著作,也是草木间、饭桌上的中国近代文化史。走近民国的草木众生,赶赴一场民国饭局,不仅可以一窥大师性情,感受别样的民国生活现场,更能见证近代文学发生的重要时刻。

(从即日起,“翻书”栏目面向全球寻找“领读人”,征集主题类深度书评,投稿者可围绕某位著名作家的多部作品、某个当下社会热点和文化现象,展开荐书评论。投稿要求:以中文撰写,字数不超过3000字、所荐书籍已在中国正式出版。投稿邮箱:1968941860@qq.com。投稿资料包括书评WORD文档、书内精华选读页和书籍封面的相关图片,投稿者邮件请注明“翻书”,附上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卡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新媒体中心
◆策划、统筹/ 米朵
◆音频朗读/韦多加
◆音频制作/ 刘建满
◆文+/李钊
◆图/网络图片
◆编辑:廖薇
◆二审:蓝运良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搜狐网,广西人民出版社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