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昇秀‖“六母湖”的沉积木(讲述/散文)
栏目:文棚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03-09

全村勘挖沉积木

大自然的沧海桑田,天地造化的风雷莫测、鬼斧神工,终使离寨子3公里、从前的一片树林,被吞噬埋葬于寨子前的一处沼泽地。在有一年的过年前几天,“蒙冤枉含血恨”的沉积木,好像有了灵性,冲动起来把眼泪化作沼气,从淤泥浊水中冒出泡来,就如向世人“击鼓鸣冤”:“我们这一根根积木,埋藏泥水中太久太久,篷头垢脸,浑身湿漉漉,睁不开眼睛看世上,好苦闷,是到了该洗脱冤屈,重见天日,继续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沉积木的“窦娥沉冤”,被七叔公察觉,随后便全寨劳动力出动,利用过年的农闲假日,勘探深挖沉积木,终使其于埋藏地下几十年后“重光”,再次进入村人视野。

那一年冬天,归国参与农村土地改革运动、后居故土务农的七叔公家,粮食已在晒谷场晒干,交了公粮,余粮也已入谷柜、米桶。

有一天,他于农闲时荷锄挑粪桶细耕“五偏地”,收工后踏着沉沉暮色回家途中,年轻锐利的眼睛刹忽一亮,发现不远处叫“六母湖“的沼泽地,有异光隐隐闪烁晃动,淡淡的腐蚀质气味伴随着泥土的芳香抹过鼻翼,上了大脑;七叔公的思绪随即清晰了许多,眼睛眨动发亮,精神为之一振:莫非此处就有传说中的“古沉木(家乡话水糜柴)”。他迅疾走过去,一看,沼泽地的边沿处有沉渣泛起,沼气咕噜冒着白泡,周围的烂泥均为黑木炭色。

见多识广的七叔公一下子明白这或许就是沉积木,虽然不敢断定其埋藏泥水里到底有多长时间,是一般不值钱的杂木,还是名树嘉木?因为寨子周遭,古时候只有一片树林,大多是灌木和本土较劣质的树种,并没有花梨、金丝楠之类的南方嘉木;离此10余公里山岭上的树木,只有在烈度很高强的地质运动变化下,才会漂移埋藏到这里。但里边肯定有大量的腐蚀质,才产生那么多的沼气。只有叫来乡人,勘探开挖出来,才能揭开答案。

七叔公明白,阴沉木又名“古沉木”,是指古时沉于水中的木材,有”东方神木“之称。它是在两千年至万年前的远古时期,由于天体发生的自然变异,原始森林中的名贵木材,受地震、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侵袭,成为被深埋于江河、湖泊、海底的枯木残根。木材沉水前生长在热带雨林或亚热带气候圈内的最为贵重,但我们的寨子并不具备这种条件。于是,七叔公初步断定这些只是一般的沉积木。

七叔公返回寨子后,连夜召集村里的劳动力,先收集窗棂、废锄头耳、旧柴刀等烂铁破铜。待收集到一定的数量,便急不可待地烧红土灶,抡起铁锤,将红红火火的铁水锻打成“头尖尾粗”的简陋长铁条,以用于刺探沼泽地里哪个位置有沉积木。

按当年大队、生产队的规定,从初一至初三,是不用集体出工的。于是,全村的主要劳动力就集中在“六母湖”,3人一组,轮流刺探泥水里的沉积木。

那几天,沼泽地里人头攒动,人们短裤赤脚,长满厚茧的手掌握住长铁条。粗制滥造的长铁条,虽锈斑纷纷脱落,但无妨其不停钻探进入淤泥下,便滋滋冒出泥泡和黑色腐蚀质;通过铁条传达到手掌的硬物硬度高低的信息,有经验的会断定淤泥下是否有木材,没有把握的,会请来七叔公。七叔公凭手感就能断定有还是没有,其准确率据七婶婆等人称达到90%。七叔公一旦断定地下有料,其他人就要插竹子做标识,并使用铁钎、小锄头开挖,让“沉木见日”。

于是,那一年初四后,寨子里的房前屋后、桥头塘边、埕内巷口,都堆满了黑皮黑心的水沉积木。

七叔公等到我记事之后,还多次告诉我:古沉木有不变形、分量重、密度高、不会被虫蛀等优点,可以与紫檀相媲美,堪称树中之精、木中之魂。“古沉木”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名贵木材,稀有之物,是尊贵及地位的象征。沉积木出水多有大小裂纹,一般只做小件工艺品等,少有大件家具流传;其价值由以下因素决定:木质好坏、树种、粗细、碳化度、外型、返阳(晾干稳定)、颜色(黑色普通、金丝楠少见)、裂纹大小、可利用价值等。但“我们挖出的,沉积地下只有五、六十年,且大多都是当年寨后树林里一般的相思、松柏、榕树等本土树种,因而利用价值不高,且许多只能当柴火”。

小时候每当听到七叔公这样的话,都显得十分失望。但那年勘探沉积木,使之“出土”的场景,却成为经历者最难以忘怀的过年记忆。


◆中山日报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曾淑花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文旅集团正式成立
原创 49689人浏览   2025-06-30
专题丨筑梦之城·商聚未来
11032人浏览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