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中心区位于深圳市西部,珠江口东岸,地处大湾区核心腹地,坐拥“海空双港”枢纽,15分钟直达机场、30分钟直通香港的立体交通网络,使其成为湾区资源汇聚的战略高地。翻看三十年前的宝安中心区老照片,泛黄影像里的滩涂浅湾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时空跃迁。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置宝安县建制,迄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宝安先后孕育了“东方明珠”香港和改革开放的“一夜名城”深圳。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宝安县城
1993年1月1日,撤销宝安县,成立宝安区。
填海造城、规划迭代,宝安中心区从滩涂到世界级都会的超级进化之路由此铺开。
1993年,宝安区委、区政府启动谋划宝安新中心区的规划。
1994年,宝安区先后投入数十亿资金进行中心区填海、征地和市政道路、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拉开了宝安中心区开发建设的序幕。
2006年,宝安区委、区政府成立了正式机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宝安中心区15平方公里,包含滨海片区7平方公里和碧海片区8平方公里。
这一阶段,宝安中心区进入了扩张与提升阶段,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功能布局逐渐清晰。滨海片区被定位为中央商务区,吸引了大量商务金融机构和企业总部入驻;碧海片区则作为复合功能拓展区,提供了丰富的居住和商业配套。
2018年,大铲湾片区约8平方公里纳入中心区统筹管理,面积扩大至23平方公里。
《金色的前海湾》 作者:王文舵 摄于2017年 图源:宝安日报
自此,功能不同的三大片区共同组成了宝安中心区。
滨海片区定位为中央商务区
碧海片区定位为复合功能拓展区
大铲湾片区定位为科技创新区
依托前海合作区“扩区”重大机遇,宝安中心区与前海、南山形成“黄金三角”,深度参与湾区产业链分工,成为深港科创合作、国际要素流动的“超级接口”。
这一阶段,宝安中心区注重与前海的协同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区。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宝安中心区注重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宝安中心区总部经济集聚区加速成型。
在经济发展方面,聚焦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提升产业竞争力。
在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区。同时,利用填海后的区域和海岸线资源,发展滨海旅游和文化产业,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在智慧城区建设方面,以建设全真互联的数字未来城、数实共生的现代化智慧城区为目标,围绕“数据要素+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物联感知”,全力推进数字政府、数字城区、数字社会三位一体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城区建设。
GBA摄影家联盟 供稿
经过多年的规划建设,宝安中心区已从图纸上的坐标点生长为交通畅达、楼宇林立、公共设施完善、现代气息浓郁的国际化现代化滨海片区。
2004年:宝安大道全线通车,成为南北主干道
2009年:地铁1号线延伸至宝安中心站,开启轨道交通时代
2011年:地铁5号线开通,连接前海与宝安中心
2016年:地铁11号线(机场快线)开通,提升区域通勤效率
2019年:海滨大道一期通车,缓解滨海片区交通压力
2021年:海澜路等支路网加密,完善片区微循环
2024年:深中通道通车,湾区核心区30分钟通勤圈形成
2025年:妈湾跨海通道通车,深圳首条海底隧道
宝安中心区形成“1高速(沿江高速)+4快速(宝安大道、107国道等)+9主干道+8轨道(含地铁1/5/11/15号线)”立体网络,地铁15号线串联前海、南山、宝安中心,实现30分钟直达广深核心城区。
宝安图书馆新馆开放:作为全市最大区级图书馆,藏书超150万册,年接待读者突破300万人次,获评“全国最美基层图书馆”。
宝安青少年宫启用:集培训、活动、展览于一体,年开展公益活动超500场,惠及青少年超10万人次。
前海壹方城开业,总建面36万㎡,是深圳西部单体最大的商业综合体,引入超400家品牌,首日客流破30万,带动宝中商圈升级为深圳消费新高地。
2020年,滨海文化公园开放,湾区之光摩天轮(高128米)成网红打卡点,年度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带动周边酒店入住率提升30%。
2021年,湾区之声演艺中心启用,包括1500座大剧院和600座小剧场,是深圳综合设施设备标准最高的演艺场馆。
2022年,全国首座空中、地面、地下“三维一体”的滨海廊桥在宝安中心区启用。
深圳书城湾区城竣工:占地6.6万㎡,获缪斯设计铂金奖,以“双玉盘”造型融合中央绿轴,预计2025年投用,将成为大湾区最大复合型文化空间。
宝安区公共文化艺术中心建成: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于一体,通过悬浮空中大厅连接,提供展览、学术、公共教育全链条服务,年策划国际展览超20场。
腾讯“互联网+”未来科技城启动:总建面高达200万㎡,一期计划于今年6月启用。将引入腾讯云、人工智能等核心板块,二期项目的总部办公区、会议中心、科技馆等建筑已开始进行地基施工作业,计划2028年建成投用。
腾讯科技城与滨海文化公园形成“科技+文旅”双引擎。
GBA摄影家联盟 供稿
湾区书城屋顶花园与中央绿轴串联,新增绿化面积2.3万㎡,构建“5分钟文化圈”。
印发实施《宝安区关于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集聚区的行动方案(2025—2026年)》,将推动人工智能与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交通管理、消防安全等场景深度融合,支持各类AI产品首发,利用AI打造消费新体验,拓展文化馆AI数字人功能,利用AI提供更智能、更便捷的数字文旅服务等,打造现代化国际湾区。壹方城引入AR导航、无人机配送等智慧商业系统。
“AI机器狗”率先在宝安上岗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不断提速,环绕前海湾一圈,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跨国会议举行等繁荣景象,成为湾畔常态。
2021年9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重磅落地,官宣前海扩区,宝安1/5成为前海,前海2/3在宝安。
这一历史机遇,让宝安一跃成为国家战略主战场,而宝安中心区无疑成为“大前海”制度创新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
政策红利加速兑现,宝安中心区在多重战略机遇叠加下持续升级。
宝安中心区已引进农商行、亚太卫星、vivo、中意、怡亚通、鹏鼎、易尚、俊峰、麦克韦尔、魏桥、紫荆文化、华西等12家创新型企业总部。
策划并引入万豪、中兴、光之翼、瑞吉、爱美、鸿荣源酒店,壹方中心、前海hop天地、华侨城欢乐港湾等多业态商业项目,构成了满目湾区繁华的消费商圈。
华润微科技、南航物流、科通股份、魏桥、蓝思科技、中电建水电、中交隧道、云时资本等纷纷落户宝安,注册资本超420亿元。
在今天的宝安中心区,能看到的不止有城区品质的不断跃升、地标建筑的不断崛起,还有的是鳞次栉比的商业摩天大楼,标志着宝安中心区总部经济集聚区的加速成型。
在欢乐港湾,市民循着路面上“山海连城骑行道”的蓝绿色线条,便可途经摩天轮,跨过双界河,一路打卡欢乐港湾、双界河公园、前海演艺公园、前海石公园、桂湾公园等五大最火观海公园。
位于“湾区之光”摩天轮旁,跨越新圳河,连接北侧摩天轮广场及南侧滨海湾联络道,极大缩短两片区市民日常步行及骑行距离。
南起于临海大道与桂湾一路交叉口,北终于临海大道与湖滨西路交叉口,承担连接前海桂湾与宝安中心区南北向交通的功能。
贯穿妈湾、前湾、桂湾三片区和宝安中心区的南北向主干道,极大方便市民出行。
北接湖滨西路和海秀路路口,南接前海合作区桂湾一路和听海大道路口,缩短了前海合作区与宝安区新安街道的通行距离。
全长约2公里,是全国首个地下、地面、地上三层立体复合城市绿廊,北起宝安体育场,东连宝安图书馆,南至滨海文化公园,跨越9个城市地块、6条城市主干道,连接宝安体育场、图书馆、核心商务区、“湾区之声”演艺中心、滨海文化公园等城市重要节点。
沿海岸线而建,全长7公里,被西乡大道和新安六路分为三段,每段都有其独特的风景。它不仅是深圳“山海连城”计划的重要节点,还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集骑行、跑步、漫步于一体的多功能滨海公共空间。
当物理空间的“硬联通”打破了宝中与前海的边界,二者之间更深层次绑定的“软联通”也在加速推进,“前海扩区”催生出的化学反应,正在湾区发展坐标体系中持续释放改革发展动能。
过去一年,宝安持续完善协同前海深化改革机制,共建前海-宝安联席会议机制,细化10个领域权责事项445项,经济区域行政区适度分离又紧密合作格局逐步形成。“小前海”与宝安中心区的深度融合进入新阶段。
在联合招商的双向奔赴中,资源效益实现最大化:建立前海-宝安联合招商机制,构建包含84家落户企业的服务业项目库。
在深度融合的发展浪潮中,科创资源在前海、宝安之间自由流转:联合前海国际先进技术研究院、深港智能制造共性技术平台,联合深圳市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帮助企业和金融结构投融资对接。
随着深圳城市中心的西移和中心区高标准开发建设,宝安中心区地位日益凸显,定位历经深圳西部城市次中心到深圳城市双中心之一,再到深圳都市核心区的城市中心的演变。
2023年《前海规划》发布,宝安中心区被纳入“一心一带双港五区”空间结构,成为前海蓝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的宝安中心区不仅是城市面貌的颜值担当,更是世界级活动的聚集地,正以“湾区客厅”的姿态,链接全球,拥抱世界。
宝安首创赛事“湾区杯”中国围棋大棋士赛代表中国围棋最高竞技水平。
2023年、2024年,世界帆船对抗巡回赛总决赛连续两年在欢乐港湾扬帆开赛。
GBA摄影家联盟 供稿
2023年8月,宝安体育馆举办国内最高水平的国际篮球赛事——国际团结杯。
2023年7月至8月,宝安体育场承办3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
2024年3月,2024赛季中超深圳主场首战在宝安体育中心打响。
2025年2月至3月,宝安体育场作为U20亚洲杯主赛场之一,承办了从小组赛至决赛期间的9场比赛。
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十五运会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拳击及足球部分赛事落户宝安体育中心。
2023年9月30日,深港2400架无人机首次双城联飞。
吾城吾歌——新时代中国城市民谣歌汇汇聚全国28个城市的民谣音乐人乐聚宝安、场场爆满。
2024年1月5日晚,“青春宝安 时尚湾区 湾区之光群星演唱会”热力开唱。
2023年4月20日,举办2023中国商业新势力领袖峰会暨2022中国独角Mall 50强榜单发布会。
图源:独角Mall
2023年5月26日,举办智造未来·中国创造与资本论坛。
2023年9月21日-9月22日,举办2023中国(深圳)集成电路峰会。
图源: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2025年3月12日,举办2025中国闪存市场峰会(CFMS 2025)。
图源:太平洋科技
2024年11月15日,前海、宝安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启动运营,致力于打造一站式具身智能产品技术交易旗舰平台,成为全球具身智能产业链的集散中心。
图源:壹深圳客户端
2025年3月12日,全国首个跨区域产业并购服务平台——湾区产业并购服务中心在深圳宝安揭牌成立,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产融协同迈入新阶段。
2024年5月6日,宝安低空经济产业公共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启用,对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打造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铸就产业发展的科技引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12月26日,全国首个标准化建设的城市空中交通运营示范中心启用,成为新时代宝安区科技文旅新名片。
2024年1月31日,宝安开启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运营。
宝安中心区正以“国际视野、湾区标准”推进产城融合,通过导入全球高端要素、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加速成为湾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深港合作的桥头堡、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典范。
腾讯“互联网+”未来科技城:将成为深圳科技新地标,直接辐射宝安中心片区。
华为云创新中心:在宝安中心片区推动AI与制造业融合,联合政府启动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加速片区智能化升级。
智能机器人灵巧手产业园:全国首个以灵巧手技术为核心的园区,位于宝安中心区扩展腹地,支持多模态操作技术开发,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化。
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虽位于燕罗街道,但作为宝安先进制造核心项目,其产业链与宝安中心区研发服务形成联动,强化片区高端制造生态。
华西华南总部大厦:位于宝安中心区核心地段,建成后将吸引建筑科技龙头企业入驻,提升片区总部经济能级。
紫荆文化集团总部:规划中的文化地标,定位“粤港文化交流窗口”,未来将集聚文创产业资源,助力宝安中心区文化产业发展。
规划深圳低空运营总部基地、无人机测试基地,拓展未来产业空间。
依托海洋新城,吸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及生物医药企业入驻。
华润啤酒小镇:改造金威啤酒旧址,打造开放式商业街区,融合餐饮、文创业态。
宝安大悦城:引入艺术潮流、屋顶社交场等新业态,成为片区商业新标杆。
华发冰雪世界:建设室内滑雪场及主题娱乐区,填补深圳冰雪文旅空白,与宝安中心区形成“30分钟文旅圈”。
宝安中心区正以“科技+生态+文旅”三位一体模式,迈向全球先进城区行列。
随着前海“扩区”红利持续释放,这里将崛起为一座“面朝大海、对话世界”的湾区新地标,成为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的战略支点。
永没有终极蓝图
这里是永不停歇的圆梦之地
GBA摄影家联盟 供稿
【素材来源】宝安日报
编辑 冯淋 二审 王远扬 三审 赖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