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银员‖3枚军功章(“红心互联”征文)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03-31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军功章镌刻的“脱胎换骨”记忆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回顾自己在党的光辉照耀的人生经历,感慨万千!

1978年暮春,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火热的军旅生活,从东北野战部队退役回到了南方家乡。在部队期间,我连年嘉奖,那枚熠熠生辉的三等军功章,是在北疆边境国防施工中荣立的。踏上久别重逄的家乡土地,闻着阵阵海风带来的鱼腥味,按照当时“从那里来回那里去”的政策,我毫不犹豫地回到了农村务农。正值春耕时节,乡亲们都很忙,我连串亲戚都没去就下田干活了。马不停蹄地忙碌一个星期,终于把父亲的“责任田”种完。村里的长辈夸我当过兵变化很大,不但身体结实了,而且气质英姿飒爽。

阳光明媚的一天上午,卷着裤腿的村曹书记疾步来到我跟前,笑呵呵地说:“经村委研究,如果你愿意,就去村山林队当副队长。”我心里明白,这是村里对退役军人的照顾性安排,何况自己是党员。于是,翌日上午,我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村山林队报到,精神抖擞地干起了管护长林丰草的活。可没想到干了不到一个月,这天蓦然接到一个通知,要我马上去一趟乡政府。我连身上沾着泥浆的衣服也没换,就一路小跑赶到乡政府。乡党委胡副书记二话没说,起身倒了一杯白开水,然后递过来一张表,叫我认真提写好。我一看,是招收新干部……两个星期后,县里文件下达,我被招收为专职武装干部。原因是我在部队立过功授奖多,回地方表现又不错。就那么的简单,那么偶然,那么幸运,犹如做梦似的改变。

要干好基层人民武装工作,靠耍嘴皮子是不行的。在部队时,我训养过战马,在集训队当过司务长,但军事技能并非强项。为尽快掌握业务本领,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自训;一方面积极参加军事集训。记得悄然在家自训时,就连节假日也不放过,常常独自撸起袖子手持木枪在院子里“杀、杀、杀”反复练刺杀,趴在地上来来回回一本正经地学匍匐动作,而妻子却倚在屋门悄悄观看,不时捂嘴偷笑。参加市专武干部集训更是加倍努力,课堂练习和野外实训竭力走在前列,尤其是“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军事比武,高强度紧张的军训常常累得夜里睡觉腰酸背痛腿抽筋。俗话说,不得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终于,在一次市警备区对全市集训的专武干部进行十多项军事课目严格考核中,无论是队列、战术、爆破、手榴弹投掷,还是步枪、机枪、冲锋枪在不同距离对不同目标的实弹射击,以及军事理论、人武工作业务知识等,我项项都是优秀,获得了全能“优秀学员”的奖状。

还有,我起初“绞尽脑汁爬格子,通宵达旦写材料”,起草一份工作简报需用一个星期还不成文。干工作没有文化知识怎么行呢?为此我下定决心,坚持孜孜不倦地自学。用心用情用功写好工作笔记和日记,刻苦学习常常到深夜,有时候到凌晨鸡叫才休息。难能可贵的是,在勤奋苦学中3年刊授中专毕业;3年函授大学毕业。打那以后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本领有了明显提高,工作也干得得心应手了。

光阴荏苒,我在基层人武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24个年头。一路走来,不忘初心,频创佳绩,年年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单说组织和带领民兵执行抗台、扑火抢险救灾等应急任务就达一百多次。在我担任乡镇和县属单位人武部长期间,十多年来连年被县或市评为武装工作先进单位。我本人被浙江省军区评为优秀专职武装干部,曾屡屡获奖68次。不过,最讨人喜欢的是,自己在1989年和1997年荣立了两次三等军功,解放军军事机关专门颁发了表彰文件,并授予了立功证书和金灿灿的军功章。永远感恩党,让我“脱胎换骨”改变了人生轨迹,衷心感谢沉甸甸的3枚军功章,为我的平凡人生增添了一段诗意光彩。       


◆中山日报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曾淑花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 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