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中山出台二十条财政支持政策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见习记者 赖彤瑶 通讯员 李伟 发布:2024-03-07

日前,《中山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财政政策措施二十条》(以下简称《二十条》)正式印发。为深入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强镇兴村“1388”行动方案,市财政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要素保障职能,从新增政策与体制优化、重点保障与弥补短板、拓宽资金与创新投入、资金直达与提升效益四大方面,制定推出二十条财政支持政策。

新增不低于10亿元支持打造典型村镇

《二十条》中新增政策与体制优化包括四大政策。在打造典型村镇方面,市财政三年内新增安排不低于10亿元支持打造包括省级、市级典型镇典型村建设在内的选树培育工作。

资金按照“先确定项目、再安排事前启动资金”原则,镇街发挥主观能动性确定镇村两级项目,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及各工作专班把好审核关,通过分年度统筹安排、分领域统筹使用资金,奖励先进担当作为,支持鼓励非典型镇、非典型村选准选好“百千万工程”项目,竞标争先。

兼顾重点保障与弥补短板

《二十条》从产业发展扶持、乡村人才振兴、突出改善民生、教育文化扶持、绿美中山建设、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生态环境补偿和基层治理建设八大方面发力支持“百千万工程”。

在产业发展扶持方面,2022-2026年投入超50亿元支持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分类对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建设、高水平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建设等给予资金补贴。

在教育文化扶持方面,安排超3亿元支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特殊教育普惠融合,聚焦扩大公办学位供给、改善镇街办学条件,提升中小学校办学能力。

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

除在财政资金中加大投入外,《二十条》通过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和创新投入方式,撬动更多资金投入“百千万工程”。

一是鼓励支持镇街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新增专项债优先分配用于“百千万工程”。

二是用好中山高质量发展“1+4+N”政府引导基金体系,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探索农业信贷担保风险补偿。

三是市财政安排贴息资金,支持镇街积极争取专项债券和金融贷款,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引导作用。

四是在经营性领域和准公益性领域,探索无偿补助改为股权投资试点工作(补改投)。

五是按政策规定足额安排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工作,整合涉农资金重点支持“百千万工程”。

同时,《二十条》明确了我市将继续强化资金跟踪监管,确保资金规范使用;深化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托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监管一体化平台,强化农村集体“三资”智慧监管,进一步规范农村基层组织的财务管理,严防新增隐性债务,夯实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