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评 |“魂”铸“百千万工程” “力”聚高质量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山培根铸魂
栏目:中山手机台 来源: 发布:2025-07-12

人无精神不立,城无精神不强。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7月11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清晰方向与有力遵循。中山,作为连续七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城市,更应在这股文明建设的浪潮中,乘势而上,续写文明新篇。

近年来,中山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开展“万棵榕树进乡村”行动,坚决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出台《中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市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踏上新台阶。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成中山好人馆,成立“德润香山”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宣讲团。在镇村全覆盖建成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8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3+10”示范矩阵。全市志愿服务领域荣获国家级奖项19项、省级奖项133项。这一系列成果,都是中山深耕文明沃土的生动注脚。在今年5月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中山多个村镇、单位、家庭、校园获评“国字号”荣誉,更是对我们过往努力的高度认可。

往日佳绩只是序章,今朝奋进才能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在文明建设上续写新篇,中山应在理论学习上求“真”,在宣传普及上求“实”,在研究阐释上求“深”,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中山还应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基础工程,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在全社会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精神气象;我们还应该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工作导向,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文化服务实起来,让文化市场旺起来,让文化交流热起来,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牢牢把握共建共享这个有效路径,动员广大群众参与进来,这样才能凝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文明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中山这片土地;精神似火炬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厚植精神文明沃土,培育文明和谐新风,将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文明之花一定能够在中山大地绽放得更加绚丽夺目。


一审 吴林平  二审 郑玉华  三审 肖湘湘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7月15日零时起,员峰桥全封闭大修
13481人浏览   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