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夏收农忙时,这几天,崖口村陆续对2000多亩水稻田进行收割,收割机开足马力穿梭田间,呈现出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
在南朗街道崖口村,2000多亩早稻迎来丰收,谭炳权正在组织村民利用大型收割机收割水稻。
南朗街道崖口村陆家生产队队长谭炳权:“利用收割机收割比以前肯定快,用人割对比差好远,现在收割一般1天40亩左右。”
据了解,崖口村从6月30日开始收割早稻,预计持续15天左右。而收割完成后的稻田将马上进行放水浸田、犁田等工序,准备播种下一轮水稻。
崖口村委会工作人员谭锦锐:“就是赶时间,一边割禾、一边整秧地、一边下秧,第二轮下秧那天基本上割禾都差不多,要同时进行,赶夏造插秧时间。”
记者留意到,有农业技术专家去到田间,对不同田块的水稻进行采样、研究。
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土肥站副站长温元明:“‘冬种绿肥’的田块做一个示范区,在崖口村冬天种紫云英的田块,跟没种紫云英的田块进行一个产量的对比,看看我们种了紫云英绿肥作物后,今年早稻的产量是否有增产,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使用化肥没有减少。”
为科学评价冬种绿肥对稻田减施化肥、提高早稻产量和品质的效果。去年,中山在冬紫云英种植面积最大的南朗街道崖口村设置了1个监测点。据了解,紫云英是一种绿肥作物,是优质有机肥源,连续种植翻压还田3年以上,可有效改良土壤并提升耕地地力,减少下茬水稻化肥使用量和增加稻谷产量。
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土肥站副站长温元明:“这个产量要实际测产才知道,我们这一片冬种紫云英田块,今年早稻是下了70斤每亩的缓释肥,而我们没有种紫云英的田块是放了80斤每亩的缓释肥,所以结果是我们减少了约10斤每亩的缓释肥投入。”
编辑 付翊苗 二审 苏文颖 三审 吴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