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丨创业青年黎子健的四地 “飞驰” 人生
栏目:中山手机台 来源: 记者 高力 邓越铿 张智凯 发布:2025-06-30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开通一年的车流量已超3155万次。在深中通道上行驶过的每一个人都是这3155万庞大分母中的1个分子。今天起,《中山新闻》推出特别策划,通过8个“分子”的故事,展现“硬联通”“软联通”到“心联通”的湾区实践。今晚,我们一起来看澳门创业青年黎子健如何借助超级工程开启四地“飞驰”人生。

 一大早,黎子健就来到深圳市无人机协会,与相关负责人洽谈合作事宜。

深圳市中安无人系统研究院副院长陈锐辉:“未来航拍无人机的发展一定是要实现数据可控、姿势可控、一键返回,体积还得像现在的充电宝,如果你们可以去做这个产品的研发,我们可以和你们在这方面有深度的合作。”

澳门创业青年黎子健:“刚刚和陈院长说完文旅无人机的这个发展需求,我觉得深圳这个创新基因是一个‘源动力’,可以让我们更加有拼劲去同这座城市赛跑。”

带着合作的憧憬与创意灵感,黎子健驾车驶向了深中通道。

黎子健:“以前从深圳去中山经虎门大桥要两三个小时,现在一脚油门,一个小时就到了,省下来的时间足够让我的创意在中山落地开发。”

在中山西区街道的厂房里,早上敲定的创意正具象化为产品雏形。

黎子健:“中山的制造底子就是扎实,我们今天早上定的想法,中午就能看到雏形,相比深圳,中山的生产成本是有优势的,而且质量非常好。”

检查完各项细节,黎子健再次出发,这一次,他的目的地是珠海。

从中山厂房到珠海测试场,曾经需要整日才能完成的行程,现在不过一杯咖啡的时间。

黎子健:“我们现在去珠海谈项目,感觉就好像是在同一个城市不同的区工作一样,我们刚刚在中山确定了生产细节,现在就可以横琴谈销售,这个就是湾区的速度。”

顾不上休息与吃饭,黎子健迫不及待与合作伙伴们围坐在无人机前交流经验。

黎子健说,以前站在澳门望对岸是憧憬,如今握着方向盘用车轮丈量湾区是他的日常。

黎子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这些超级工程连接起来的,不只是路,更是机会,深中通道让我把24小时用出了48小时的价值,一天跑完深圳、中山、横琴、澳门,在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现在都实现了,虽然这样是累了一点,但是看着深圳的研发想法在中山变成产品,在珠海找到合作的伙伴,深中通道,让我的梦想真正飞驰起来了。”

记者高力:“深中通道开通这一年,无数像黎子健一样的创业青年们在大湾区自由飞驰,逐梦前行。数据显示,跨城通勤的时间每缩短1小时,区域协作的效率将提升近20%。”

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刘成昆:“深中通道的开通不仅缓解了交通上的‘硬联通’,也拓展了这种创新、创业的格局。整个通道把深圳、香港,再到中山再扩散到珠海,再到澳门,实际上就是整个一条线,从原创到下面的实验,乃至转化成生产,相当于一下子就把它串联起来,串通起来,真正让要素流动起来。”


编辑  古淑雯   二审  苏文颖   三审  吴林平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文旅集团正式成立
原创 50490人浏览   2025-06-30
专题丨筑梦之城·商聚未来
14391人浏览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