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了2025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先进典型案例名单,中山有3个先进典型案例入选。其中,中山首批“国际生态学校”迪茵公学从工业遗存到生态绿洲的转型实践入选“学校生态环境教育案例”。当中有哪些亮点呢?
中山市迪茵公学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前身为污染型染厂,通过“工改绿”转型,依托3000亩生态园,通过系统性课程设计、跨学科实践及社区联动,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新时代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领域提供了可复制的生态教育范式。
中山市迪茵公学校长贺优琳:“我们在这个过程里面,首先从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粮食、光盘行动 ,比如少制造垃圾、垃圾回收 ,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受到影响受到熏陶,从小养成了一种非常好的生态环境素养,这个素养非常重要。”
2025年,迪茵公学成立学生占比71%的生态委员会,并制定《生态规章》《行动计划》,明确低碳校园、垃圾分类、环保检测等12项量化指标;首创“环保副校长”;设立环保基金,通过可回收垃圾售卖筹集资金支持校园绿化及环保项目;并从全国上千所学校中脱颖而出获评“国际生态学校”,成为中山市首批、全省五所获此殊荣的学校之一。
中山市迪茵公学校长贺优琳:“我们的师生都有强烈的生态保护意识,我们编写了自己的小学初中高中的,生态环境教育的教材、校本教材,另外请了有关方面的专家来给我们讲课,我们是课堂教材和实际相结合,包括劳动。”
在课程创新方面,迪茵公学将3000亩生态园转化为沉浸式课堂,开发出“劳动+草原生态” “稻作+节约粮食”等12个特色课程模块,组织学生参与春耕秋收、采摘嘉宝果、走进稻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自然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中山市迪茵公学六年级学生王姿诺:“在插秧的时候是有很多老师陪同我们一起的,就是也体会到了亲手种田,然后看到那些秧苗挺立在风中的时候,心中肯定是很骄傲的,也体会到了农民种田的辛苦,然后这也告诉我们粮食是很来之不易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
中山市迪茵公学六年级学生彭逸飞:“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比如插秧活动、嘉宝果采摘活动、割艾草做香囊活动,有关于绿色生态的讲座,还有绿色小记者的一个征文活动,不仅让我们学生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同时也让我们重视绿色生态环保。”
编辑 付翊苗 二审 苏文颖 三审 吴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