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挺起“产业脊梁”——中山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调研)佛山智造的“超级大脑”!找人工智能应用如逛超市般便利
栏目:中山手机台 来源: 记者 陈梓兴 余德权 发布:2025-05-20

继续来看“挺起‘产业脊梁’——中山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型深调研系列报道。佛山是广东经济第三城、中国工业第四城,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山与佛山同样都是制造业大市,传统产业都是两座城市制造业的基本盘。如何运用新技术、新思路、新机制让“老树”发新枝?去年,佛山市通过建立全省首个地市级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为佛山千行百业提供从算力调度到场景应用的一站式服务,不断降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门槛,助力传统产业升级。相关经验可以为中山带来怎样的思考呢?

佛山市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是佛山市的一个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聚集20多家人工智能应用及算力生态服务商,提供超10个行业大模型、超百种AI标准产品以及超150个可落地应用的解决方案,可调度使用算力达6000P。在平台上,企业客户可以在产品页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也可进行线下服务沟通,实现端到端的交易。不久前,该平台迭代上线了“智能诊断”板块,可为企业免费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诊断咨询服务。

佛山联通人工智能赋能运营中心总经理方桃:“以前的企业来做数字化转型的话,基本上都是自己去找他认为合适他的一些服务商,那么时间比较长,第二个可能还会走弯路,上线这个平台之后,他可以根据平台上面展示的整体的服务资源,来寻求跟他类似的行业的服务商,进行咨询、问诊,本地的工信局也就是我们这个平台的运营商,它会监管整个平台的信息交易,会对企业跟资源商的信息互通做一个全面的监管。”

方桃是佛山市数字化转型领域的专家,多年来深度参与佛山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研究。她说过去业界常说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普遍面临“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等问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DeepSeek横空出世之后,拥抱“人工智能+”、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许多佛山企业的共识。佛山市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上线后,大大降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门槛,让广大企业用得起、用得好。

佛山联通人工智能赋能运营中心总经理方桃:“我们当时建这个平台的时候也有三个定位,第一个定位,我们先少花钱把平台先建起来,把能力先聚合起来,打造一个类似京东的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转型‘超市’,第二个定位,让我们本土的企业家找数字化转型的方案和应用我们的算力,像用水电一样便利,佛山已经通过一年多的时间探索出来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好的模式,那我希望中山可以借鉴。”

今年,中山市政府“一号文”印发了《中山市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当中也有提到要建立一个人工智能赋能中心。

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林伟强:“这是中山市首部市级层面的人工智能政策,而且明确提出,要建成1个城市级的人工智能赋能中心,部署10个以上的行业应用模型,谋划3个人工智能产业的集聚园区,打造150个以上的人工智能示范项目。”

有业内人士表示,与佛山相比,中山的制造业家底也很殷实,在41个工业大类中,中山就拥有34个,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更是仅次于广深佛莞4座万亿级大市,不过,中山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在过去一段时间却还相继落后于惠州、珠海,相较之下,厚实的制造业底蕴与产业现有竞争力似乎并不相符。

记者陈梓兴:“对于头部企业来说他们的数字化转型速度很快,但目前中小企业推进力度还不是很理想,目前要推动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最大的阻力在哪里?”

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中山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执行会长范丛明:“应该说中山市委、市政府还是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以及‘AI中山’的建设,先后出台了‘中山市推进人工智能+’的若干措施,现在突出的问题是,政府想推、企业想改,现在我们推出的若干措施力度还是比较大,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还没有感受上了数字化、上了智能化到底能不能降本,换句话说,我投了500万元,可能收入是200万元,那是企业的动力不足。”

记者陈梓兴:“今年中山‘一号文’也提出要建设自己的人工智能赋能中心,在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面,政府和市场两者如何去做到合理分工,去推动我们一整个智能化转型更好地走下去?”

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中山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执行会长范丛明:“应该说我们按照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和有用协会这三个定义来讲,那么在有效市场里面如果要想做大做强,很显然,围绕着基础设施,围绕着公共的算力供给、公共的数据提供,这就是政府应该做的,目前我们也是在不断地调研来自上海、北京、深圳,以及国内其他的像杭州一些城市的方案,在这个上面我们正在不断地梳理中山的标杆案例和典型产品,从而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协会助力的方式,来构建一个我们的中山市人工智能赋能中心,从而进一步带动我们更多的企业加入和应用,从而不断的推动我们中山‘人工智能+’的建设。”

记者陈梓兴:“中山也提出了‘深圳研发+中山制造’发展思路,但美好愿景能不能实现还要看现实,换句话来说是对中山制造业提出了新要求,中山要怎么做才能承接到深圳的创新资源?”

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中山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执行会长范丛明:“应该说‘深圳研发+中山制造’是一个客观的规律,从我们的思维里面,首先观念要调整,其实以深圳为例,很多产业也在不断地萎缩,但是现在有大量的产业其实正在诞生,深圳这一轮什么产业在爆发?机器人在爆发。什么在发展?人工智能在发展。那么在这个发展里面,中山能不能分到这杯羹?如果中山的企业作为制造业,你不能在这一轮竞争中成为深圳人工智能或者深圳产业链的一环,那么很显然,窗户打开了,你不去主动对接,你就不能成为供应链,就不可能有中山制造这个机会。我们第一要升级好这个承接转移的能力,同时更要布局和发掘深圳正在崛起的新兴产业,在这里面要扎根、要去调试。”


编辑 付翊苗  二审 牛宇华  三审 苏文颖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