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资金流平台激活实体经济“信用密码”
栏目:中山手机台 来源: 通讯员 赖雨莎 发布:2025-05-14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热潮中,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正催生着新的发展动能。自2024年10月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下简称“资金流信息平台”)试运行以来,中山已有16家银行开通资金流信息平台应用权限,累计促成88笔融资业务落地,总金额达1.34亿元。资金流信息平台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金融机构共同建设的信息共享平台,所提供的资金流信息可全生命周期地动态反映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收支状况、偿债能力、履约行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为银行机构提供多维度的信用评估依据,降低银企信息不对称。这一实践不仅为中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题提供了“数字密钥”,更勾勒出银企双向赋能的全新图景。

智绘“信用全息图” 信用“背书”激活发展引擎

在传统信贷模式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如同横亘在银行和中小微企业之间的“楚河汉界”:“白户”企业苦于缺乏标准化信用证明,银行则困于风险评估成本高企。资金流信息平台以“共建共享”为原则,构建起跨银行、全维度的信用信息高速公路,让金融机构得以穿透财务数据表象,直击企业真实经营脉络。

坐落于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的某建材商行是一家主营建筑材料销售的小微企业,在传统融资模式下,由于提取和整理财务信息手段有限等原因,较难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因此面临贷款审批周期长、额度受限等问题。在人民银行中山市分行的指导下,建设银行中山市分行通过资金流信息平台快速获取企业的资金流水信息,全面分析企业经营情况和还款能力,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对该企业的尽职调查和贷款审批,并最终向其发放了477万元经营贷款,及时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以往需要数周的尽职调查,现在几天就完成了审批,资金流数据让我们看到了报表之外的‘企业生命力’。”经办客户经理的话语,道出了资金流信息平台对金融机构的核心价值——从“经验判断”到“数据决策”,从“风险规避”到“精准滴灌”,信贷投放效率与风控精度实现双跃升。

破局融资桎梏 资金“活水”润泽创新沃土

科技企业往往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在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极为迫切。然而,由于其轻资产、无形资产占比较大等特点,传统的融资方式常常难以满足其需求。漫长的研发周期常常让企业面临资金流断裂的风险,成为横亘在高新技术企业扩张之路上的“绊脚石”。

中山市某灯饰照明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照明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其研发投入大,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一直较大。然而,该公司因缺乏足够的抵押物,融资之路困难重重。此时,资金流信息平台恰似一把“金钥匙”打开融资新局。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组织金融机构共同建设的重要金融信息基础设施,该平台以“全生命周期资金流数据”为核心,将企业的经营状况、收支状况、偿债能力、履约行为等编织成动态信用图谱,使“经营实力”转化为“信用资产”。工商银行中山分行在获得企业授权后,通过平台实时调取企业资金流数据,快速完成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全景扫描,测算出企业的综合额度,并成功办理贷款500万元。彻底改变了传统融资中“材料堆砌、人工审核”的低效模式。企业负责人感慨:“过去准备十几页财务报表,不如资金流信息平台上一键授权的数据流有说服力。”

编织“贷后服务新网络” 金融“春雨”浇灌乡村振兴

针对涉农企业贷后管理痛点,资金流信息平台能通过资金交易记录可靠反映涉农企业经营业务情况。在贷后环节,银行通过对资金流信息的分析,能及时掌握涉农企业的经营情况,走好信贷业务的“最后一公里”。广东某渔业发展有限公司2024年9月30日在中国银行中山分行获批首笔150万元贷款,但由于涉农企业财务数据提取的困难,银行的贷后管理工作一直是个难题。近日,中国银行中山分行依托资金流信息平台构建智能监测体系,通过资金流信息平台分析资金流向与经营波动,实现了从“人工核查”到“智能汇总分析”的转型,大大提升了银行贷后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客户体验,让银行在今后的涉农贷款中更加敢贷、愿贷、能贷、会贷,让“普”的范围更广、“惠”的力度更深。

对企业而言,资金流信息平台是“信用资产变现”的转换器,将日常经营的“潺潺细流”汇聚成融资授信的“澎湃江河”;对银行而言,资金流信息平台是“精准服务”的导航仪,助力机构在海量客户中锁定优质客群,实现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统一。这一个个案例,不仅是资金流信息平台在南粤大地的生动实践,更是金融供给侧改革与中小微企业发展同频共振的真实写照。随着资金流信息平台应用的深化,一个“数据驱动——信用赋能——智慧服务” 的普惠金融新生态正加速形成。人民银行中山市分行将持续指导金融机构深挖资金流信息平台价值,让资金流数据在贷前筛选、贷中管理、贷后监测全流程发挥更大作用,为中小微企业铺就“以信换贷、以贷促兴”的发展坦途。


编辑 付翊苗  二审 苏文颖  三审 杨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