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来看“挺起‘产业脊梁’——中山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型深调研系列报道。中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对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至关重要,更是促进生物经济做大做强的重要引擎。两媒采访团前往苏州和上海,探访从中山走向长三角的康晟生物和乐心医疗,如何唱响生物医疗产业的异地同心“多城记”。
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自2018年在中山落户以来,专注于生物药生产的核心原材料研发与制造。目前已发展为国内首个同时拥有商业化宿主细胞株开发系统和动物细胞培养基、生物医药CDMO研发和规模化生产服务的企业,已与全球数百家生物制药和生物技术企业建立服务关系。两媒采访团在康晟生物副总裁王童童的引导下,参观了苏州工业园区内的生产基地。
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童童:“我们现在苏州的生产基地有6000多平方米,分一二三层,我们做的是垂直流的生产线,目前为止的话,我们的产能在中山的基础上翻了十倍,这边的厂房相对比较智能化,在中山的协同之下,我们苏州这边其实只有研发和生产两个板块,目前的人数控制在30个人以内,其中有将近10个人是研发团队。”
2021年,康晟生物在中山沉淀发展5年后,为寻求就近服务客户、了解市场需求、进一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决定走出中山,布局长三角。
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童童:“在苏州你看到的方圆10公里以内,集聚着将近200家的生物制药产业,对于我们作为他们的上游供应商来说,我们离客户更近一点,一方面,满足物流的供应要求,另外一方面,其实我们的人员也更好地跟他们有一些信息的交互,反而会更贴近他们的实际生产应用的要求。”
王童童介绍,这种“两地协同”的模式,不仅让康晟生物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提升效率,更在无形中构建了一张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为企业未来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企业也在实践中螺旋式向上发展,走出了“双驱”并进的发展模式,产生了“1+1>2”的效应。
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童童:“在企业创业初期的时候,中山这样的城市是非常适合的,如果说要再往上走这个阶段的时候,像苏州、上海这样的城市,他们会有更广阔的市场份额,也会有一些多元化的人才,反而会对我们来讲是有帮助的,所以这两个城市我们都有布局,也希望去为整个组织注入一种竞合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让他们相互学习,求同存异地去发展。”
记者徐紫琳:“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聚集,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很多,中山康晟在走出去的同时,也积极宣传和推广中山优渥的创业环境,康晟生物也正通过‘以商引商’的方式,推荐优秀的企业与人才落地中山。”
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童童:“我们某种程度来讲的话,是中山扶持发展的受益者,现在也变成了中山政策的这个代言人,到目前为止的话,我们在苏州、上海已经帮咱们中山那边,成功策划过两起招商会议,其中有一起规模大概将近100个人,从实际成功案例的角度来讲的话,我们引入了中山恒动生物、中山欣协生物这样的企业落户到中山去。”
康晟生物通过“双城双产双研发”模式,在苏州、中山两地形成错位发展格局。相隔百公里的联动效应同样发生在从中山走出去的广东乐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产业版图中。算法研发部总监刘子毅表示,分公司选址上海市长宁区,正是看中半小时交通圈内覆盖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中科院等顶尖机构,以及中山医院、瑞金医院等临床合作方。目前,上海团队聚焦心血管大模型开发、医疗数据模态融合等前瞻性研究,并与高校联合攻关人工智能算法优化,为硬件设备注入“医疗级精度”。
广东乐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算法研发部总监刘子毅:“我们跟院内的数据做到打通之后,通过AI的方式,让我们的指环、穿戴的设备发挥的检测精度慢慢逼近医院内的设备,这样的话在家庭医疗的产品里面,能做到很好的动态检测和筛查的作用,我们目前在这方面走得非常靠前,部分产品会提前两年左右,去做一些布局和预先的研发。”
目前,乐心医疗已逐步形成以上海为“创新中心”、深圳为“技术枢纽”、中山为“制造心脏”的协同网络,这种“长三角+大湾区”双引擎战略的差异化发展策略,让企业发展更加快、准、稳。
广东乐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算法研发部总监刘子毅:“未来在硬件本身的传感器的设计,以及人工智能方向持续去发力,为受众构筑更好的预警体系、干预体系,帮助他们真正实现既能享受生活的乐趣,又能避免心血管类疾病或者慢病对他们的一些困扰。”
记者徐紫琳:“在采访中,有企业提出了建设性建议,认为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产学研融合发展上,中山企业应该主动融入本地高校、科研院所,构建产学研生态体系,让企业高管去到高校兼任产业教授,通过共建课程体系、联合课题研究等方式,将产业需求直接融入人才培养全流程,我们中山是否有这样的基础和条件做到呢?有请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研究生部副部长陈迁来为我们分析解答。”
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研究生部副部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迁:“生物医药产业是中山市重点发展的领域,所以在2018年建设了我们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我们积极探索‘产教一体’的协同办学模式,构建了完善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我们通过全球引进顶尖科学家担任导师,配套高端的科研设备与创新实践平台,让学生既能接触科技前沿动态,又能深度参与实际项目研发和产业合作,在近两届毕业生中,有50%的学生选择了留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这些学生在院期间就积累了丰富的药物研发、企业合作等实战经验,毕业后就能在研发一线发挥作用,未来,中山药创院将继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求,为区域创新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记者手记】
康晟生物与乐心医疗在中山的成长轨迹,印证了“在地深耕”与“跨域协同”的辩证统一,为中山本土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成功样本。值得强调的是,中山企业的跨域发展绝非资源外流,而是通过构建“技术在外孵化、成果回粤转化、生态反哺本土”的良性闭环,实现了“走出去”与“引回来”的动态平衡。这种“跨域协同、在地共生”的全新发展范式,正悄然重塑着中山产业的发展逻辑。当本土企业勇于突破地域限制,积极融入更为广阔的创新网络时,它们带回的不仅是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本和稳定的订单,更为整座城市的产业能级跃迁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编辑 付翊苗 二审 苏文颖 三审 杨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