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挺起“产业脊梁”——中山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调研)成都善用历史肌理催生现代商业文脉
栏目:中山手机台 来源: 记者 杨启宁 梁鑫 发布:2025-04-18

下面继续关注“挺起‘产业脊梁’——中山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调研”系列报道。这次中山采访团,深入成都市远洋太古里,解开“流量变留量”的文旅密码,探寻中山商圈文旅破局之道。

去成都旅游,坐落于城市中心地带的远洋太古里似乎是游客绕不开的去处。在太古里,可以看到川西民居风格的地面独栋商业建筑,可以感受“快耍慢活”的业态理念,可以体验开放式街区购物乐趣,也可以只是静静走一走,享受最繁华之处的一隅静谧。

游客杨小姐:“感觉民俗文化很浓重,很有本地特色。”

太古里建设之初,破旧的民居周围长满了没过人腰的野草,是把所有旧建筑物拆除,建造高容积率的商圈?还是让沉积已久的历史建筑与在地的现代生活相碰撞点燃生机?成为政府和投资者最纠结的问题。最后双方决定选择后者,一改都市普遍具有的孤立的、封闭式商场模式,结合当地建筑和旁边有1600年历史的大慈寺的建筑特色,对原有建筑进行外部修缮、内部空间优化和功能置换,让其和群众渴求的现代生活方式去碰撞,焕发到商业体去体验生活的“新”机。

成都太古里BEAST野兽派负责人杨杰:“太古里对这一圈的品牌都有个要求,他希望就是在慢广场周围的品牌都必须要有花园,我们家的花园是每个季度都在更新,花是根据四季会变化的,每个季度是最出彩的,其实我们也需要流量来转换增量。”

太古里的真实场所感、文化感和生态感让它远超商场概念,成为成都市中心亮眼的组成部分。在太古里有一个广东会馆,历史上,广东会馆是成都地区广东籍人士聚会的场所,经修缮后成为法国奢侈品牌LOUIS VUITTON在中国的首家餐厅,如今LV延续其社交属性,以现代风格传承历史文脉,打造出又一“城市会客厅”。

成都太古里BEAST野兽派负责人杨杰:“太古里有一个理念叫‘快耍慢活’,其实他们也很在乎这个流量场的特点,所以他们做了很多的装置,像LV这种大的品牌,他们每个季度都在更新一些新的装置,都吸引了很多外地的游客来打卡,其实我们也很好地承接了这一部分流量,然后我们的香水销量,在流量的转化下就非常的明显。”

成都太古里猫的天空之城店长刘思佳:“其实太古里在很多游客眼里来说,还是一个必打卡的点,所以很多客户会因为太古里,然后就会来到这个商场。”

为什么太古里能成为城市生活的“磁石”?答案还藏在每一家店铺里。设在太古里地下商场的一家文创店,店里经常会根据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和考古新进展等内容,推出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创产品和打卡场景,通过线上线下引流,聚集更多的人流。

成都太古里猫的天空之城店长刘思佳:“像我们这个三星堆的冰箱贴就会卖得比较好,它是一个互动的款式,它这个面具是可以给熊猫戴,也可以取下来的,互动性会比较强一点,我们线上也会有一些比如像小红书或者是抖音这种推流,会吸引到客户到店来打卡,最旺的时候在七八月,基本上店员在里面走动都会稍微有点挤。”

太古里的流量密码或许正是对历史的成功保育和对在地文化的尊重与拓展,在众多商家齐“拾柴”的助推下,流量高企的“火焰”促成了它成为成都市中心的IP顶流和城市新地标。

记者杨启宁:“当历史与商业共舞的时候,文化便成为了商圈流量变现的‘灵魂’,中山应该如何借鉴成都太古里的成功经验,令中山商圈从‘卖商品’到‘卖体验’,用活动带‘流量’,将流量换‘留量’、变‘增量’呢?这次我们再次邀请中山市社会建设研究院院长匡和平为中山建言。”

中山市社会建设研究院院长匡和平:“文旅不是造景,而是‘造境’,中山需以中山文化为内核,将中山近代辉煌的历史文化与商圈串联起来,吸引湾区文创品牌入驻各大商圈,用好深中通道流量,打造‘中山文化走廊’‘大湾区美食走廊’和‘全域生活剧场’,让游客从‘路过’变为‘生活’,实现商圈轻资产突围。”


编辑 付翊苗  二审 苏文颖  三审 杨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