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作为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先锋城市,深圳在政务网上率先部署DeepSeek全尺寸大模型,开发了70名AI“数智公务员”,实现覆盖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多领域的240个应用场景智能办事。与深圳一桥相连的中山,如何借力深圳主动融入湾区人工智能生态?未来,中山数字政府建设的智慧场景又有哪些?4月17日上午10点,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叶永忠率队做客我台全媒体直播节目“热点面对面”,解码中山智慧政务的AI革新路。
叶永忠介绍,在“数智”建设方面,目前已确定深中融合事项有三个方面:一是推动算力技术设施深中融通,丰富中山的智算资源;二是衔接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进驻中山人工智能服务平台,全面赋能中山制造业“智改数转”;三是推动粤港澳大数据中心与中山市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对接,打通深中两地数据流通渠道。中山如何解决人工智能的算力高需求问题呢?
中山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叶永忠:“着力解决与深圳、韶关等重大算力平台的衔接,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算力网络,推动我市建立城市算力统一的调度平台,形成多元融合的算力支撑体系,在基础成熟之后,我们也会考虑为企业发放一定额度的‘算力券’,降低人工智能模型的研发、训练和使用的成本。”
今年,市政府1号文出台,制定了《中山市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智能政务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正以“人工智能+”为抓手,推动政务服务、城市治理等从“数字”向“智治”转变。
中山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梁宏韬:“实现了企业设立等14项高频业务的‘智能审批’,全自动化流程执行时间缩短到2分钟,效率提升了八成以上,一共接入了358个政务系统,发布了7000多个资源目录,汇聚了72多亿条数据,应该说我们中山的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工作,在全省来讲还是走在前面的。”
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爆火后,中山第一时间完成了在政务侧的本地化部署,结合政务服务落地了一系列应用场景。
中山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审批协调科科长李琰:“在‘中山云预约’和‘中易办’小程序上,已经上线了政务服务的‘AI导办助手’,我们市民朋友们可以对医疗保险、港澳通行证、公积金等事项的办理咨询,获取更加全面和便捷的服务,我们也在公安、人社、公积金、住建、交通等部门,已经有超过80项的政务服务也实现了‘秒批’。”
编辑 付翊苗 二审 李紫昭 三审 苏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