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是“百名干部群众话治水”专栏报道,今晚我们一起来听听黄圃镇一线“治水人”和群众的心声。
七宅涌位于黄圃镇石军村,过去村民习惯沿河而居,污水直排导致七宅涌成了一条“下水道”,原本6.5米宽的河道最窄的地方只剩下1米多宽,河水不再流动,蝇虫滋生、恶臭弥漫。后来通过拆除侵占河道的违章搭建,逐步清淤疏浚、铺设道路、建造护栏、种植植物等,七宅涌的河水重新流动了起来。
黄圃镇石军村村民陈铨华:“以前没整治的时候,很多死鱼经常在整条涌漂浮,现在镇、村打造了一河两岸,党员和村民配合,将一河两岸的死角清理了,打造了‘四小园’。”
黄圃镇石军村村民罗钜胜:“天天都有人扫地,还有清理河涌里的垃圾,所以河涌的水保持得比较好,我们村委又经常宣传‘门前三包’,垃圾不准丢入河涌,所以这样水也就比较清洁。”
黄圃镇石军村党委委员冼国华:“经过治水,统一收集了污水之后,那些水质有了很大的提升,晚上吃完饭之后我们那些群众,都有很多人走到七宅河涌两边散步。”
黄圃镇坚决扛起“治水”政治责任,统筹推进“六污同治”,全镇规划铺设污水主管网214公里,实施16个村(社区)农污工程雨污分流工程,27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按照市年度目标任务同步推进企业厂污改造、农业面源池塘尾水治理及涉水城市面源污染整治工作。
黄圃镇水务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张炳贤:“跟村,还有跟施工单位各方面,一起给村民那边做工作,讲解整个施工工艺是怎么样的,如果说距离房屋太近我们会采取快挖快填的施工工艺,确保基坑不会暴露太久,加快施工的进度。”
黄圃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负责人褚向宇:“技术难度的话主要就是我们这边的地质特别容易垮塌,施工也有一定的难度,最主要的就是由于接驳点的问题,有个别点位确实是无法接入市政管道,我们就和专班共同到现场去踏勘,采取新的方式把这个问题全部解决掉。”
黄圃镇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负责人程清:“因为管子是在地下铺设的,如果管线勘察得不仔细,就很有可能把原有的管线破坏,这个难度很大,第二个在村里面协调难度很大,因为村民他以前没接触过这个工程,他不理解,他觉得这个工程这是干啥,到处挖坑,所以要跟他们做大量的解释和协商工作。”
黄圃镇水务事务中心副主任张传辉:“建设管网,还有企业的雨污分流、小区雨污分流包括鱼塘尾水,其实当时我们根本都不清楚,这些是有什么关联或者有没有效果,但实际上一步一个脚印做下来之后发现,真的有变化,这个是最明显的感受。”
目前,黄圃镇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整体进度已达99.46%,通水率95.10%,力争2025年6月底前全面通水。
黄圃镇生态环境保护局局长陈海基:“从一开始企业主他们的不理解,到规上企业、骨干企业有一个带动作用,到后续现在企业都主动地向我们递交图纸,然后进行改造,然后主动地申领排水证。”
黄圃镇水务事务中心副主任张传辉:“接下来我们2025年也会开展水环境提质增效的工程,针对全镇治水的情况再做一个全面的摸查和整治,后续会开展美丽河湖的工作,除了治水之外还要增强沿岸的美化绿化,这个是我们今年一个主要的工作。”
编辑 付翊苗 二审 苏文颖 三审 杨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