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年治理,五桂山街道内不仅河涌清了、人居环境美了,过程中还带动了文旅产业的发展。“百名干部群众话治水”专栏,一起来看看五桂山街道如何通过“治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全长16.5公里,流经龙石、南桥等多个村的北台涌五桂山段是五桂山治水的典型案例。在对北台涌进行治理过程中,五桂山治水工作人员主要进行封堵工业排口、改造合流管网、配合完成市政污水干管铺设等工作,实现污染源“应接尽接”。
五桂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负责人陈梓豪:“施工过程第一个难题是前期摸排工作量比较大,有十几个自然村,村里面的老旧管道交错复杂。第二个难题是村民传统的思维认为,直接把污水排放到河涌,觉得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我们新建管道大概有15.8公里,有几个村是用分散式设备进行污水处理。”
陈梓豪表示,合理沟通是消除村民疑虑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如在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时就需要占用村里的土地,怎样获得村民同意、怎样合理选择地方,这些都是需要通过沟通去解决处理。
陈梓豪:“部分村民可能会觉得污水处理有臭味,对他们会造成一些生活上的影响。我们会协调各参建单位,主动上门找到村民,跟他们说一下我们的设计理念、施工工艺、方法,最后跟村民谈了下来,帮我们选到合适的场地,毕竟设备的运行会产生噪声,所以也是尽量远离村民。”
过程中,五桂山治水工作人员会同时开展面源排查整治工作,通过多部门联合行动,发动商户、厂企等自查自改,积极参与。
五桂山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张振忠:“工厂的雨污分流工程,政府是帮他们做到厂门口的,工厂里面要他们‘自掏腰包’,所以有很多业主就有意见。我们就联合水务、住建等几个部门,一起去反复做工作,跟他们算生态账、经济账,做普法宣传,随着一两个村、一两个厂企改造完以后,他们看到感到这样治理很好,后续厂企也催着我们来干。”
五桂山街道水务事务中心副主任廖智能:“辖区餐馆就有三四百家,其排出来的污水会对污水管进行堵塞,一定要先设置隔油池进行处理,主要是跟他们沟通堵塞会出现返涌情况,环境出现恶臭会影响到经营,具体像南桥村一家农庄,他们原来也是预处理设施有问题,整改之后周围的环境得到了提升,他们的生意各方面都有了不错的提高。”
五桂山街道龙石村村民李先生:“这几年慢慢治理完以后,水开始干净,罗非鱼等鱼类数量多了很多,钓鱼的人多了,在岸边散步的人也多了。”
村民甘先生表示,河涌治理过程中,施工人员真正做到了事事有交代。
五桂山街道龙石村村民甘先生:“比如刚好在村中间道路要铺水管,车都开不进去,他们都会提前跟我们沟通,叫我们先把车停在村口,或者在别的地方先停着,或者先开电动车出行等。”
五桂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负责人贺礼成:“比如当天在管还没完成铺装之前,会施加围蔽,对已经完成的部分填埋石粉,让它沉淀下去会使道路变得充实,尽量最大限度地保证村民出行。”
五桂山街道城市建设和管理局办事员许世伟:“通勤的问题,我们肯定是提前跟村委打招呼,通知好村民,村民会提前安排。针对街巷内的围墙施工,我们会跟村民解释,这段路怎么挖,挖多深,什么时候做完,担心有影响的话可以提前做鉴定,施工完之后真的出了问题我们肯定负责到底。”
沙爷河流经五桂山街道桂南村。三年来,随着治水工作成效的凸显,沙爷河水质明显提升,基本稳定在Ⅱ类水水质标准,在招引了大量民宿、餐饮、农场进驻助力村文旅发展同时,也吸引了周边城市亲子家庭前来“打卡”,持续为村集体收入带来生态红利。
五桂山街道桂南村村民毛玉华:“暑假期间水闸会打开,把河水放到一定安全水位,让孩子捞鱼、玩沙、玩水。目前,旗溪房子都是租出去了,很多全国各地的新农人融入村里,广州深圳的游客也过来玩,甚至有外国人过来。”
五桂山街道桂南村村民古振泓:“我之前在广州读书,会邀请五湖四海的同学到桂南村游玩,体验一下农家乐,同学们评价很好,他们说‘我住在这里,感觉像享福一样’,听到这样的评价,我感觉非常自豪。”
编辑 古淑雯 二审 苏文颖 三审 吴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