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啜一口大唐的味道
栏目:美食 来源:中山+ 记者 文波 闫莹莹 发布:2023-04-28

走进唐朝的“饮子肆”
[点击视频↑↑↑]

从中山市石岐区湖滨中路车水马龙的次马路拐进一道窄巷,便是“无需阁”的所在。推开小小的门扉,我们如同推开一扇扇时间的“任意门”。门外是21世纪的行色匆匆,门内是脉传千年的人文之美。

“90后”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生郑锦聪,热衷于推广盛唐时期的中国茶饮与茶食,他以唐代煎茶法制作的“饮子”别有意趣。

拂青碧玉盏

※※※※

后世谓之茶,在唐代称之为“饮子”。 

正如唐代诗人杜甫在《寄韦有夏郎中》诗中提到的“省郎忧病士,书信有柴胡。饮子频通汗,怀君想报珠。” 唐代“饮子”从养生角度出发,原意是指不规定时间、剂量饮服的中药汤剂,后来才逐渐演变为用果品、香料、药材等熬制而成的草药茶饮。在唐代国都长安的西市中,便出现了专售饮子的店肆,生意十分兴隆。西市街头的“饮子肆”,如同今时的饮品店一样多,饮子是唐朝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樱桃酪(由玫瑰、百合、樱桃、牛乳制成)

“饮子以药食同源的本草、香料及花果,讲究好材料现抓现煮。注重于香料的品味,材料的搭配,养生又健康。”1998年出生的郑锦聪自幼习古画,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后,他便从热爱开始,研究起盛唐时期的茶饮与茶食,并在中山建起了仿唐的“饮子肆”——无需阁,希望通过分享,让年轻人了解并爱上古代文化。

走过竹影横斜、芭蕉疏朗的前院,走进“无需阁”的朱漆大门,入目是仿古的木质柜台。柜台前安置着一副围棋,随时欢迎客人执子对弈。墙上一幅店主亲手绘制的水墨江山图,山远天阔,浩渺如烟,心境为之一松。

对弈

“无需二字,有着‘无为’和‘不争’的道家意味。”阁主郑锦聪自号“无需子”,他身着唐朝服饰,头戴折上巾,身着圆领窄袖袍,正置身柜台之内,亲手为客官制作饮子、茶食。

“无需子”郑锦聪

唐人饮茶的方式有别于后世。根据唐代陆羽《茶经》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千矣。”唐代兴“饼团茶”,是将茶叶通过蒸、捣后压成茶饼焙干,便于运输储存。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再取粉末状茶叶进行烹煮,并利用盐、椒等不同材料调制,煮沸后将汤饮之。

茶室一角。

唐代杜宝《大业杂记》《淮南王食经》中记载有仁寿中筹禅师造五色饮、五香饮,大业时谢讽造四时饮。其中,五色饮是以扶芳叶为青饮、拔楔根为赤饮、酪浆为白饮、乌梅浆为玄饮、江笙为黄饮。按照时令,调制出的四时饮多达十几种,其中夏季的乌梅饮,今人最是耳熟能详,它的现代名称为酸梅汤,其味酸甜,口感极佳。“现在市面上仍有‘饮子’的痕迹,像广东流行的五花茶、金银花茶等等,便内含饮子的精髓。” “无需子”郑锦聪道。

唐人煎茶讲究“三开”。

现场,他以唐代煎茶法制作了一壶荔枝膏水饮子。先将肉桂、丁香、乌梅置于石碾中碾成末,再将春砂仁以木杵捣烂。同时炉上煮一壶水,“唐朝人煎茶讲究水要三开。”水刚开时,水如鱼目微有声,谓之一沸。缘边如泉涌连珠,谓之二沸,这时用瓢舀出一瓢开水为泡制春砂仁备用。再拿双竹筷在锅中心搅拌,然后将石碾中的末从中心倒入,煮至腾波鼓浪的三沸。再将二沸时泡好的春砂仁一并倒入壶中,静待少时,便是一壶香气四溢、酸甜入口的荔枝膏水。

轻啜一口唐朝的味道。

阁中其他饮子的名字也别有意趣,碧云天、丹凤饮、苏子饮、桂枝玉露、玉液仙,与之匹配的茶食同样是唐时市井中很受欢迎的点心,如杏仁酪、樱桃酪、金银夹花平截、胡麻饼等。来无需阁的食客,大都始于新奇,而后忠于其味,其中有不少古风爱好者。

雪晶火笼 (裹糖山楂酿杏仁)

“我希望让现代人了解真正的中华文明。” 郑锦聪言。

古装爱好者在体验投壶。

围炉,煮茶,写诗,联话,
是古人的风雅之事。
围炉、煮茶、话天下事,
未尝不是当代青年闲时的风雅爱好。

※※※※

【图片/视频】记者 文波
【采写】记者 闫莹莹


编辑  廖薇   二审 冷启迪  三审 向才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注意防范!中山强降雨天气来袭
原创 14395人浏览   2024-05-19
中山: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人文之光
原创 9671人浏览   202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