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首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白皮书》发布
栏目:中山退役军人 来源:中山+ 记者 付陈陈 通讯员 林海亮 顾丽娟 发布:2025-08-20

8月20日,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新闻发布厅内气氛热烈,一场聚焦家庭教育的重要发布会在此举行。当天,中山首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白皮书(2022-2024)》及十大家庭教育指导典型案例正式发布。这份凝结着法院三年实践智慧的文件,不仅详细解读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成果,更彰显了将传统“家事”上升为“国事”的时代担当。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中山市妇联、中山市关工委、中山市二区检及辖区镇相关部门等十余家单位代表、人大代表以及7家媒体代表出席发布会。

政策背景下
积极开展特色家庭教育指导实践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在基层治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家庭建设提升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高度,2022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进一步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赋予司法机关干预矫正监护失职行为的职责。在此背景下,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积极响应,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形成了具有“中山二院”特色的实践经验,《白皮书》便是对这些实践经验的全面梳理与系统呈现。

法官带领参会人员参观家庭纠纷调解室。记者 付陈陈 摄

该院副院长胡圣开介绍,通过对案件数据的类型化分析,法院发现家庭教育指导覆盖范围涉及婚姻家庭纠纷、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等多个领域,并重点集中在离婚纠纷、抚养纠纷等与未成年人权益密切相关的案件。这些案件反映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父母失当管教、监护缺位、情感对立等,凸显了家庭教育指导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该院不仅注重解决法律纠纷,更致力于通过法治力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建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针对部分离婚案件中父母将孩子作为“情感筹码”、刑事案件中未成年人偏差行为与家庭教育缺失相关等问题,法院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认识到教育责任的不可推卸性,促进家庭关系的修复与改善。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在婚姻家庭纠纷、涉及未成年子女执行案件、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累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1600余次,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14份,家庭教育指导令和人身安全保护令“双令齐发”3次,责令24位未成年人监护人接受家庭教育指导57次,联动妇联开展指导49次。家庭教育指导正逐步成为法院探索司法护航未成年人成长的新路径。

多维度发力
保障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落地见效

走进该院设立的家事纠纷调解室,一间充满童趣的房间映入眼帘,室内摆放着色彩柔和的桌椅、各类绘本和玩具,供孩子们玩耍放松。法官、心理咨询师等工作人员会在一旁观察,记录孩子与父母相处的细节,从而更准确地判断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制定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提供依据。在这里,法律的刚性与人文关怀的柔性得以巧妙结合,成为该院探索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温情举措之一。

布置温馨的儿童观察室。记者 付陈陈 摄

三年来,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在硬件设施与工作机制上双管齐下。一方面打造专门的家庭教育指导功能区,为家长和未成年人提供了温馨的沟通空间;另一方面创新推出“科学分级、审教融合、联动协同、文化浸润、精准保障”五大工作机制,根据案件严重程度分级干预,将家庭教育指导融入审判全流程,联合妇联、社工、心理咨询师等多方力量,为不同家庭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方案。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家庭教育指导从“纸面规定”变为“生动实践”。

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同样不可或缺。白皮书精选了10个典型案例,涵盖“离婚后暴力管教”“粗暴辅导作业致心理创伤”“拒不配合探望权执行”“不支付抚养费”“涉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等典型场景。每个案例均详细介绍了基本案情和指导方式,为同类案件提供了参考范例,也为家长明确了家庭教育的“红线”,充分展示了法院在修复亲子关系、推动矛盾化解、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家庭教育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胡圣开表示,该院将进一步加大资源投入,将家庭教育指导融入审判理念,常态化开展专业培训。深化与妇联、教育、民政、社工组织的协作,建立“法院主导、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形成合力。加强对审判实践中家庭教育常见问题的分析,探索更加科学的指导模式和指导方案,实现从“事后干预”到“事前预防”的延伸。进一步延伸职能,通过定期回访、跟踪评估,确保家庭教育指导效果落地生根。


编辑  何淼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陈慧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首张、全省首批公卫医师处方开出
原创 16262人浏览   202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