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贝壳珠中江获悉,近日贝壳研究院发布了《2021城市刚需购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对全国35个不同能级城市的“上车”门槛、客群特征以及置业偏好等情况进行了分析。
刚需购房年龄平均线33.5岁
刚需想要“上车”,摆在眼前就是“钱够不够”的问题,套均总价无疑是一个极具价值的参考指标。根据《报告》,分城市能级角度看,2021年一线城市套均总价约为298万,新一线城市套均总价约为149.5万;对于二线城市而言,2021年套均总价约为123.4万。
不同能级城市的刚需购房者,平均多大年龄能买下一套房?《报告》显示,受限于较高的“上车”门槛,一线城市客群购房压力较大,因此,反映在置业年龄结构上,一线城市刚需客群的置业年龄明显偏高。
分城市能级看,一线城市刚需客群购房平均年龄约为33.5岁,高出新一线城市1.1岁,高出二线城市0.7岁。分城市群看,在纳入统计的12个城市群中,京津冀刚需置业平均年龄最高,达到33.9岁,其后是海峡西岸,约为33.4岁,而粤港澳紧随其后,约为33.2岁。
贝壳研究院方面指出,刚需置业年龄的高低,根本还是受到置业成本的影响,直接表现在调控政策、贷款门槛、市场预期、本地人群置业习惯等方面。在贷款门槛较低时,置业预期较高,对于刚需客群而言,比如置办婚房的刚需客群,购房需求就会迅速得到释放;相反,贷款门槛较高时,购房需求就会受到压制,表现在置业年龄方面就会存在差异。
超七成购房者选择按揭贷款
根据贝壳研究院调研数据,45.8%的刚需样本户家庭表示,他们的置业目的是为了定居,能够实现“上车”;25.5%表示是为了孩子能够拥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17.7%表示出于结婚需要而选择购置婚房;11%表示因为家庭结构发生改变选择置业。
《报告》还指出,随着家庭结构的改变,刚需样本户家庭的置业目的会悄然发生变化。比如,单身家庭以“上车”为首要目的,青年夫妻家庭以婚房为主要目的,而三口及以上家庭以孩子教育为首要目的,对于三代同堂的家庭,则以改善居住为首要目的。
对于绝大多数财力有限的刚需购房者而言,“按揭”已成为其置业路上的必选项。调研数据显示,75.2%的受访样本表示需要进行按揭,仅24.8%的受访样本表示可以进行全款支付。
从按揭比例来看,二线城市按揭占比约为73.2%,新一线城市约为74.8%,一线城市约为82.6%。《报告》指出,从二线城市到一线城市,受访样本按揭贷款的比例依次提升,且一线城市与其他能级城市间差异显著,这也符合城市能级越高、“上车门槛”越高的推断。
房贷压力也被纳为评价刚需购买力的一大重要指标。《报告》用月供收入比来衡量家庭的月供压力情况,并将30%定义“舒适线”,即一个刚需家庭拿出月可支配收入的30%用于月供支出,能够保障家庭日常开支的同时维持相对体面的生活水准;将50%定义为“安全线”,即能够保持家庭正常开支的同时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调研数据发现,在已置业的刚需样本户中,月供收入比在30%及以下的占比约为67.5%,即过六成的刚需样本户家庭处于“舒适线”水平,月供收入比在50%及以下的占比约为98.1%,即过九成的刚需样本户家庭处于“安全线”水平。
◆文、图/梁展宏
◆编辑:徐璇
◆二审:方嘉雯
◆三审:陈伟波
◆终审:赖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