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至今,回顾国内城市化的发展历程,交通建设是永恒的主角。正是有了交通建设的持续投入,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区域的区位价值才得到了不断升华。“十四五”期间,一个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正在加速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往“一小时交通圈”的方向深度融合。
中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是一场道路与城市的持续互动。作为“十四五”规划连接大湾区东西岸的西部枢纽节点城市,如今中山正在全市打响“交通大会战”,市内、城际快速交通网络骨架的加速形成,为中山重点建设的中心城区“新心脏”——岐江新城,带来无限活力和想象空间。
为了让广大读者了解大湾区时代下中山岐江新城的发展,《中山商报》8月起将推出《湾区地标,崛起中山——岐江新城发展新动态》系列报道,从交通、城市规划、地标项目介绍等方面多角度深入介绍中山岐江新城的发展前景。
▲丰富的土地储备,加上交通区位优势,是岐江新城的核心优势。图为东区总部经济区富元中山108项目地块航拍图。
●上天入地下海:
大湾区一体化交通提速“辐射”中山
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承载国家发展战略部署的粤港澳大湾区迎来新气象。交通建设,无疑是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据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对内将基本构建形成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的多层次交通网络、对外建设通往东盟国家的陆路国际大通道。
譬如,随着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建成通车,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加快,以及新横琴口岸开通使用、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主体结构工程顺利完工和深圳湾口岸货检通道实现24小时通关,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理置的隔阻正在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中日渐消除。
在空中,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如火如荼,深圳机场扩建工程正加快建设。未来,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以及广深轨道交通的延长,中山到达大湾区四大主要机场(广深港澳)的时间,将从90分钟通勤圈缩小到最快25分钟(翠亨新区马鞍岛至深圳宝安机场)。早前,中山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待深中通道建成后,两市还将谋划开通“中山至深圳”跨市公交线路。
在海上,作为横跨大湾区东西岸的世界级交通基建工程——深中通道,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全力推进。7月19日下午,伶仃洋大桥西主塔封顶。这标志着世界上最大跨径海中钢箱梁悬索桥——伶仃洋大桥两座主塔全部封顶,全面转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深中通道项目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个世界级跨海通道集群工程,也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技术难度最大、建造工艺最复杂的工程之一。
▲伶仃洋大桥两座主塔全部封顶,全面转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来源:广东交通
在地面,随着广深港高铁、穗莞深城际铁路等建成运营,广湛、深茂、深汕高铁等开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已初步形成连通粤东西北,连接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区的放射型对外通道格局和内部城际网络主骨架。其中,正在建设的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全线共设西丽(不含)、深圳机场、滨海湾、南沙、中山北、横栏、江门共6个车站,在中山境内经中山北站、横栏站。根据《中山市2021年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深茂铁路中山路工程将于“十四五”规划末期(2025年)完工。
●广州、深圳轨道交通规划“橄榄枝”:
南移西进延伸至中山岐江新城
目前,中山以2024年深中通道建成通车这个时间节点,制定了“交通项目大会战”的建设计划,规划在2024年前投入超过1500亿元,构建“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二环十二快”快速路网、“十字形”高速铁路格局等,加快畅通与周边城市公路和轨道交通对接,进一步提升与湾区各市的交通互联互通。尤其自深中通道动工以来,中山围绕打造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目标持续推进项目建设。
以深中通道为代表的跨海大交通项目,极大地加速了珠江东、西两岸交通路网工程进度。中山在东部片区布局交通枢纽和重要节点,也是对这一趋势的积极呼应。随着深中通道的建设,让处于珠江口“A”字形中间位置的中山,与大湾区东部、北部核心城市群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说起中山与大湾区城市群的互联互通,除了深中通道外,离不开的自然是广深两座一线核心城市对中山的轨道交通辐射。今年4月20日,速度达到160公里每小时、粤港大湾区时速最高的广州地铁18号线全线长轨贯通。根据规划,未来,广州地铁18号线与城际铁路贯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西岸走廊的骨干线路。其中,广州地铁18号线的南沙万顷沙站将向南延伸,与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铁路贯通运营。
记者早前从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地区规划科了解到,目前《中山岐江新城规划》对轨道交通线路进行了预留,未来岐江新城片区内将规划建设四条轨道线路,每隔1公里左右设置一个站点,并衔接两个高铁站,轨道线路纵横分布,有效提高片区内的交通效率。其中,岐江新城规划对接广州地铁18号线,未来通过与周边城市的轨道线网衔接,可实现大湾区时代同城化出行。从岐江新城出发,最快10分钟到达广州南沙、40分钟内到达广州珠江新城。
另外,深茂铁路正线除了经过中山北站外,未来还计划新建广珠城际铁路中山站至深茂铁路深圳方向上、下行联络线,合计(单线)10.6公里。这意味着,未来广州地铁18号线与深茂铁路均有望途经中山中心城区“新心脏”——岐江新城。
●岐江新城:
大湾区时代中山城市二次腾飞的“新心脏”
大湾区时代下的中山,毗邻珠海、深圳两大特区,周边有五大机场、四大深水港,前海、南沙、横琴三大自贸片区环绕。然而,对比周边兄弟城市近年的发展经验,中山的发展(尤其是主城区)也急需一个“新心脏”、新中轴,以此作为城市转型升级、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的发展舞台。
作为中山三大核心产业平台之一,岐江新城位于中山市中心城区中部,包括东区、石岐区、火炬开发区和港口镇的部分用地,是目前中山三大核心产业平台(岐江新城、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中配套最成熟、交通最便利的区域。其中,目前岐江新城核心开发的片区包括石岐总部经济区与东区总部经济区。根据《中山市岐江新城提升规划》,作为中山向东部环湾区一线发展的重要载体,岐江新城连接广州、珠海,并交汇中心城区与翠亨新区,成为连南北、承东西的重要节点。
在整体规划上,岐江新城未来将形成“一心四核,两轴三片,多廊道多节点”的空间结构,以总部经济区为中心带动片区整体发展;打造综合服务核、产业服务核、中山北TOD发展核、中山站TOD发展核四个核心区;并以世纪大道—北外环沿线、石岐河沿岸形成世纪大道经济发展轴、石岐河景观轴;形成中山北高铁新区、科创产业发展区、城市新中心区。
在交通上,岐江新城坐拥中山站和中山北站,往东可直达翠亨新区。未来,该区域将构建“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五个等级的道路系统。其中,目前覆盖岐江新城的快速道路资源包括“起湾道(含过江隧道)—广珠中线、长江路—北外环路、世纪大道—东祥路—大沙南路”。这意味着,未来从岐江新城出发,无论通往传统中心城区还是翠亨新区,基本都能实现“0红绿灯+全程快速路”的20分钟道路交通网络。
●新城亮点:
“中山第一高”扎根东区总部经济区核心地带
作为岐江新城核心区、中山未来主城区新中心的所在地,东区总部经济区的所在地(白沙湾片区)正由当年的一个城乡结合区域逐步完成了“工业立区”“工业强区”向“服务业强区”的转型。
在今年东区街道“3·28”招商引资活动中,多个重点项目落地岐江新城东区总部经济区,包括科技与金融、数字经济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总部型创智产业、城市综合体等业态项目落户。其中,作为东区重点签约建设项目,位于岐江新城东区总部经济区的旭日富元中山108城市综合体项目一直备受各界关注。
中山108城市综合体项目位于东区濠江西路北侧,临石岐河。项目总占地面积258064.4平方米,总计容837215.3平方米。项目开发商代表、富元地产集团副总裁高敬尧早前介绍,该项目规划建设约498米超高层(主体建筑拟建总层数将达108层)、5A甲级写字楼、国际五星级酒店、酒店式公寓、商业MALL、特色商业街区、高层住宅、滨江绿地、公共文化设施及配套公交首末站、轨道交通等。
“随着深中通道开通和广州地铁18号线建成,中山城市空间的发展格局不断拉开。岐江新城内东区片区配套资源相对完善、地理环境优越,企业对区域发展充满信心。”高敬尧表示,岐江新城处于中山市“东进”和“北拓”两大发展轴线的交汇点,未来将成为引领中山未来发展的都市新中心和城市新客厅。作为未来中山第一高、岐江新城地标级项目,中山108项目将分为三期开发,第一期是住宅公寓部分,第二期是商业街区等,第三期是超高层地标综合体,整个项目计划于2029年竣工。未来,项目将力争打造湾区科创总部枢纽,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进驻,引进金融保险(外资银行、外资金融保险、外国商会)、互联网AI产业、国际信息技术产业,大健康产业等,致力于打造智能科技、创新金融等高精尖产业集群。
◆中山商报
◆文/记者 梁展宏
◆编辑:侯海影
◆二审:何腾江
◆三审:赖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