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百姓的“文化客厅”?一批嘉宾带着经验来中山“论道”→
栏目:中山眼科 来源:中山+ 记者 高倩荷 见习记者 李颖奇 颜子怡 通讯员 钟文广 发布:2024-12-25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12月24日至2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主办,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山市人民政府协办,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的2024年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推广活动在广东省中山市举办。25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文旅系统相关负责人、国内相关领域专济济一堂,聚焦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最新发展态势,发表真知灼见,共同探索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024年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推广活动现场。记者 余兆宇 摄

各地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经验异彩纷呈

本次活动上,广东省中山市、上海市、江苏省扬州市、河南省信阳市、湖北省武汉市、云南省昆明市等地代表分享了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典型经验,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精神内核、建管模式、服务特点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各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数量已经超过3.88万个,成为各地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中山市华侨公园香山书房。记者 余兆宇 摄

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黄健敏介绍,中山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在四个方面作出了探索:一是在场景布局上,通过盘活闲置物业场所和升级改造原有设施,嵌入融合群众身边生活、工作、学习等场景;二是在建管机制上,以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置的工作思路,探索出政府建管、政企共建、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等多种建设运营模式,形成开放多元、合作共赢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服务供给生态;三是在功能融合上,设置“藏、阅、借、还”、艺术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小型文艺沙龙等功能区域,打造休闲、旅游、商业、生活等综合性服务场景,促进文旅融合;四是在活动形式上,策划如文化馆之夜、共享艺术课堂、香山书房之约、香山书房之学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活动品牌,推动优质资源直达基层,为群众提供特色“阅读+”“文化+”服务。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张旗介绍,作为国内一线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新型文化空间的需求,通过将城市规划与文化空间建设相结合,在最佳地段预留建设场所,并在改造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设计中将空间和功能布局向群众倾斜。近年来,上海新增“小而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3440处,共85万平方米。通过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布局、提升和改造,不仅让人们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成为向国内外游客展示中国文化和地方文化的重要平台。

2024年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推广活动现场交流访谈环节。记者 余兆宇 摄

近年来,扬州市制定了《扬州市城市书房条例》,以法治化、标准化、智慧化的管理模式,规范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目前,扬州市共建有城市书房70多家,累计接待读者超1000万人次。“通过立法推动,我们不仅明确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标准,还为城市书房的建设、管理、运行和服务提供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江苏省扬州市图书馆馆长朱军表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河南省信阳市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运营中,采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双向模式,通过“主理人计划”激活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空间运营,利用主理人自身的产业、技术、市场优势,满足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目前,信阳市主理人运营比例已接近40%,各类公共文化空间为市民提供非遗、剪纸、汉服等广受欢迎的课程。”河南省信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科长刘义俊介绍。

湖北省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唐昱介绍,武汉市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特点鲜明:一是“接地气”,空间布局因地制宜,紧密贴合市民需求与周边环境,如文艺气息浓厚的书院、绿色生态的森林舞蹈区等;二是“重内容”,不仅追求空间颜值,更看重文化内涵与质量,如戏码头、文化驿站等成为戏迷聚集地,促进艺术普及与交流;三是“可持续”,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如文创售卖、咖啡轻食等消费场景,以及采取专家市民综合评定后给予经费补助等激励措施,确保空间长期运营与发展,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云南省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副处长周忠桥介绍,昆明市结合自身旅游城市定位,在传统场馆改造升级的同时,在飞机上设立云端图书馆,在民宿中设置觉晓书房,打造“没有墙壁”的新空间。目前,昆明市已建设324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358个文化服务站点,打造“高品质高颜值优服务”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与此同时,昆明市也将公共文化空间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契合各个年龄段人群的文化需求,打造庭院剧场、城市音乐会等文化品牌,为游客提供文、艺、商、旅复合式的旅游体验。

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各地纷纷致力于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为市民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然而,经费投入、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等共性困境也接踵而至,各地文旅部门正积极探寻破局之道。

中山金钟湖公园香山书房。

黄健敏指出,面对财政紧张与新空间运营压力,中山市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增强新空间自我造血能力,推动其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未来,将坚持政府引导,秉承“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原则,综合运用顶层统筹、线上线下融合、接受公众监督等手段,强化科学管理,确保新空间有效运营。同时,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将在阅读、艺术、博物等领域,为群众提供文明、规范的优质服务,让群众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中收获更多幸福感与获得感。

中山三乡镇桥头稻田香山书房。中山市香山书房提供

在云南省昆明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初期遭遇过理念分歧难题。周忠桥指出:“最初,会遇到经营业主的理念、方式与政府所想象的不一致。”为化解这一困境,昆明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向经营业主阐释公共文化空间的意义与价值,力求统一思想;另一方面,在引入经营业主时进行一定筛选,确保理念契合度。同时,政府部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能力,整合各方资源,合理布局,积极为文化空间植入更多群众性活动,让市民真正成为文化空间的参与者与受益者。此外,一系列相关的规范性制度也应运而生,为公共文化空间的有序运营筑牢根基。

财力问题曾是扬州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拦路虎”。朱军直言:“第一是财力的困难,财政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支撑跟不上。”面对这一挑战,扬州另辟蹊径,提出通过立法手段强化政府责任,明确以政府为主导,确保财政投入稳定持续。与此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

河南省信阳市分享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运营管理方面曾遭遇的瓶颈问题。刘义俊表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完之后怎么管好用好,做好可持续运营是第一大困难。第二个困难是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文化服务供给如何吸引更多老百姓参与。”以信阳毛尖博物馆为例,当地文旅部门正积极探索创新运营模式,力求提升文化空间的吸引力与生命力,让文化空间持续吸引游客,文化服务真正扎根群众。

云南省昆明市在应对挑战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提升路径:一是加强品牌建设,塑造独具特色的昆明公共文化品牌形象,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二是强化制度建设,用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运营流程;三是主动加强向先进地区的交流学习,博采众长;最后,在云南省文旅厅指导下,重点选取示范县区打造,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优化升级。

提及破局之道,唐琼认为,推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可持续发展有三方面可推进:‌首先,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在新空间建设过程中有力地进行统筹、协调和规划,避免无序发展;‌其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需与现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联网‌,实现资源的持续互换和有效输送,确保优秀资源能遍及城乡每一个新空间;‌最后,需有效发动并赋能社会力量参与‌,通过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共同推动新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

嘉宾肯定中山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效果

活动间隙,记者采访了两位知名学者,他们对中山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效果表示肯定。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唐琼认为,中山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有三大亮点值得在全国推广。首先是有别于其他城市主要集中于城区,中山遍布城乡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设置成为推动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其次是主题鲜明,以香山书房为例,不同的香山书房有不同的特色和主题,能够结合在地的资源实现发展。最后是撬动社会力量的投入,在推动公共文化设施两权分置改革方面,探索出非常有中山特色的模式。

“印象最深刻的是香山书房系列的建设,将在地的文化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一个可以感知、可以认知、可以进行体验的新空间,中山在这一块是做得非常好的,走在全国前列。”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陈波,对中山深耕在地文化资源精细整合、重塑新型公共文化公共空间的亮点做法表示赞赏。

中山市紫马岭公园里的香山书房。

除此之外,中山在积极推动“小而美、精而雅”文化空间建设、高度群众参与度、社会资本引入运营等做法,也搅动了源头活水,激活更多资源。陈波建议,中山应该继续深化这些特色,同时探索更多创新模式,如数字化融合、跨界合作等,以持续推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高质量发展,为民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未来,中山可进一步深化农文旅融合,构建“文化+”整体文化空间,同时打造人文社交空间,让公共空间成为民众情感释放与社交互动的场所,提升生活品质。

位于中山市西区街道的荔景苑香山书房。中山日报资料图片

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张广钦谈道:“近两年,中山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实实在在获得了很大进步。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期间,中山已经建立了非常好的共享信息和管理体系,以及‘共享文化馆’等新型空间。在此基础上,近年继续积极探索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权、所有权两权分置的实践,创新打造了269家遍布城乡、温馨舒适、触手可及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使得这些优秀文化资源可以高效直达基层,直接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张广钦希望,未来中山能继续引领改革,探索非基本功能化服务的优惠提供等先进举措,为全国提供更多经验。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日期来了
9732人浏览   2024-12-25
中山上榜!2024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发布
原创 9639人浏览   202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