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河鲀鱼源基地中山新晋2家!一键扫码知“籍贯”
栏目:全国党媒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01-17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嘟嘴,胖腹,瞪眼,青背白肚,放在手中片刻,白白的肚子便鼓起来,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圆滚滚的气球。

日前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公布第七批养殖河鲀鱼源基地名单,全国4家单位通过了审查,确定为养殖河鲀鱼源基地。其中,中山市坦洲镇河豚宝水产品专业合作社、中山市海惠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上榜。

坦洲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陈伟雄介绍,此次中山市被确定养殖河鲀鱼源基地的两家企业,养殖的河豚鱼品种均为“暗纹东方鲀”,俗称巴鱼。1月15日下午,记者前往海惠水产养殖基地看见,员工唐伯撑着小木船,划到鱼塘中央,提起喂料鱼罾,将近10条河鲀鱼放进大盆中,供大家观看。

当天,海惠水产负责人顾春林随手抓起一只河鲀鱼介绍,以往提到河鲀鱼,大家除了想到该鱼味道鲜美之外,更多的还是着河鲀鱼有毒。其实,有毒的是野生河鲀鱼,它在自然条件中吃食的藻类里含有一定的毒性,久而久之体内就产生了剧毒。而人工养殖的河鲀鱼,经过多年培育,以配合饲料为食,现已达到无毒状态。

“虽然人工养殖的河鲀鱼已经无毒,但拿到‘河鲀鱼源’基地这块牌匾仍不简单。”顾春林说,成为“河鲀鱼源”基地除了上百亩地养殖规模外,还要满足11个条件,其中每年一次的河豚毒素检测和鱼儿可溯源更是尤为重要。

顾春林翻开厚厚的工作簿薄,里面详细记录了苗种来源、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档案。记者看到,在档案右上角,还张贴着一个小小的二维码,手机扫码就能立马查出,该批次河鲀鱼的养殖单位、养殖证编码、产品放苗、起捕时间等相关材料。

“这就相当于鱼儿的‘身份证’,有了它鱼儿才能在市场流通。”顾春林说,虽然现在市场上只允许流通经过加工的河鲀鱼,但作为鱼儿的养殖者,一定要确保产品源头全程可追溯,完全打消消费者的顾虑,河鲀鱼养殖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

除了鱼儿源头可追溯之外,坦洲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陈伟雄介绍,除了单位检测人员不定期下鱼塘抽样检测之外,每年该公司也会按要求把样品寄往青岛等地进行毒素检测,百分百确保河鲀鱼的无毒性。

2015年,坦洲镇农业部门制定并推广了,中山市农业地方标准《暗纹东方鲀养殖技术规范》,使得河鲀鱼养殖更具标准化,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陈伟雄介绍,目前,坦洲河鲀鱼养殖面积约3500亩,每年产值超亿元。后续,坦洲镇农业服务中心将继续引导养殖户,标椎化生产、完善溯源机制,擦亮“坦洲巴鱼”这块名牌,持续为坦洲渔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见习 记者 陈雪琴 实习生 苏晓莹
◆图+2/记者 余兆宇
◆视频摄制/黄艺杰
◆编辑:徐向东
◆编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深中通道正式开通!
推荐 11226人浏览   2024-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