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晚,2025年中山书展的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图书馆馆长陈引驰,以《逍遥的密码:庄子与现代的心灵自由》为题开讲。针对“小学生如何读庄子”“怎样入门经典文学”两大问题,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贴合孩子认知节奏的具体指引。

从成语与寓言故事入手读《庄子》
提到庄子,陈引驰先为现场听众梳理了这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的核心轮廓。作为先秦诸子之一,庄子的生平记载不多,仅《史记》里留下“拒绝楚王聘官”的故事,他宁愿“宁曳尾于涂中”,过织草鞋的平民生活,哪怕被朋友嘲笑穷困,也不愿被官场束缚。比起积极入世的孔子、孟子,战国乱世里的庄子,更执着于从自然界获得乐趣以及精神世界的探索。

《庄子》这本书,对小学生来说并非遥不可及。陈引驰提到,全书约七八万字,最鲜明的特点是文学性极强:里面藏着大量大家熟悉的成语,比如“鲲鹏展翅”“沉鱼落雁”“螳螂捕蝉”“朝三暮四”,还有很多想象力丰富的寓言故事。和《老子》的“格言式思辨”不同,《庄子》的文字更灵动,既有道理又有情感,常靠生动的场景把思想讲透。
至于庄子的核心思想,陈引驰解释,真正的“逍遥”是顺应自然、实现心灵自由的境界,“齐物论”是站在更高角度理解万物差异。他特别提醒,小学阶段不要过早给孩子讲“逍遥”这类复杂概念,孩子的认知还没到能消化抽象思想的阶段,循序渐进才不会让他们觉得经典难读。

小学生接触《庄子》,陈引驰认为可以从成语和寓言起步。例如,庖丁解牛的故事,成年人能读出避实就虚的人生智慧,孩子先理解熟练就能把事做好的简单道理,完全没问题;再比如庄周梦蝶,文字优美灵动,哪怕孩子暂时不懂真实与虚幻的争议,单感受语言的美感,也是一种收获。
如何入门经典文学?两个方面要注意
对于小学生如何入门经典文学,陈引驰主要从选对内容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给出建议。

在选篇上,他提出三个方向:优先选有文学美感、趣味性强的内容,少选纯讲道理的篇目;挑思想观念贴近现代的,尤其是道德认知要符合当下社会,避免让孩子因“时代隔阂”产生抵触;避免过早让孩子接触篇幅过长或太过复杂文体的文章。
在学习方式上,他建议不用让孩子背太多内容增加负担,可选短小的绝句、小古文诵读,哪怕暂时不懂意思,反复读也能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同时,教师的讲解很关键,要讲得清晰、有趣,别为了应对考试把文章拆得支离破碎,破坏经典本身的魅力。
“基础教育阶段,让孩子接触90多篇古文、200多首诗,不用贪多,先打下基本的传统文化素养就够。”陈引驰说,这些积累不仅能帮孩子应对学业,更能让他们慢慢发现经典里的乐趣,真正把阅读经典变成长期习惯。
编辑 袁婵 二审 陈彦 三审 江泽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