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下午4时,中山日报社8楼的一间活动室里,传来阵阵银铃般的欢笑声。20多名学生正在老师带领下,用游戏探索人体骨骼的奥秘:台上的孩子攥着写有骨骼名称的贴纸,争先恐后往同伴身上贴;台下的小朋友也想要展示,急着举手想要上台。原本枯燥的人体骨骼知识,正顺着这热闹的互动钻进孩子们心里。这生动的一幕,正是中山日报社暑期爱心托管班的日常。

自2023年起,为解决职工子女假期“看护难”问题、增强员工归属感,中山日报社依托中课通平台资源开设暑期托管班,每周一至周五8:30-17:30开课,为期4周。“今年有55名学生参与,按5-7岁、8-12岁分成了两个班。”承办方负责人萧庆祺介绍,开班前他们通过调研家长和孩子的需求,最终确定了丰富的课程体系。
记者浏览墙上的课程表看到,早读、自然科学、作业辅导、创意美术、体适能、人工智能等课程一应俱全。采访当天,爱心托管2班的自然科学课正热闹开课。老师先让大家触摸身体感受骨骼,再结合模型讲解手骨、头骨、小腿、盆骨、脊椎等对应名称。这堂课中,老师设计游戏,孩子们踊跃互动,最后师生合力拼好了一幅完整的人体骨骼图。
另一头,爱心托管班1班的学生跟着老师来到一楼阴凉处上体育课。孩子们先围成圈热身,随后排起队,轮流跨过跨栏架、锥形桶等。有的孩子弓着腰小碎步挪过去,有的张开双臂像小飞机一样冲过,每个人完成后都笑得一脸满足。

“本期托管课程亮点纷呈。”托管班汪老师说,自然科学课引入了昆虫活体、植物标本,让孩子们可以多感官体验;创意美术加入陶艺课程,锻炼孩子们的触觉与协调能力;音乐鉴赏课通过视频学听中山咸水歌,传承传统文化;新增的AI课程则助力激发孩子创造力与艺术思维。

“在这里超开心!”连续几个寒暑假参与托管的六年级学生梁梓芊,一到假期就催着爸爸报名。“有同龄的好朋友,也学了AI生成照片、捏粘土、画蝴蝶。”梁梓芊说,科学课的“谁是卧底”游戏也令她印象深刻。

三年级的胡子阳说:“这里的饭很好吃,课程也有意思。自然科学课上,学到了课本外的人体结构、植物知识,体育课上我既能玩又能锻炼身体。”
汪老师发现,孩子们在这里的变化显而易见:“刚来时有的孩子们爱打闹、情绪躁动,随着课程的深入,他们渐渐融入课堂,求知欲越来越强,眼神里多了专注与期待。”
编辑 汪佳 二审 陈彦 三审 江泽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