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灯酒文化
南头镇中心小学 六年级(9)班 焦婉婷
一盏花灯,用光明划破黑暗的长空;一壶清酒,缓缓叙述着思乡之情。黑夜是无边的寂静,但在南头灯酒会开展时却灯火常明,月色下的人们举杯欢饮、高声谈笑,彰显着灯火里的热闹……
花灯照亮归侨路
花灯是中华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艺术特色还有生活功能。花灯起源于汉代,最初被用来照明。在古代,人们通常使用竹条为支架,纸以或绢为外皮,最后在内部放上蜡烛以供照明,一盏花灯就算是制作完成了。到如今,花灯的制作技艺不断创新和发展,而搭、剪、粘、贴、画的古老方式仍然还在延续。
南头的灯酒文化最初是由民间信仰活动,流传至今有将近两百年历史。灯酒会不仅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还通过乡亲聚会进行慈善捐款,用于公益事业。无论是扎灯、挂灯、点灯,还是祈灯、投灯、请灯,灯酒习俗的每个步骤都十分讲究,能够流传至今,不单是民间艺术的传播,更是地方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花灯扮演着艺术角色,它不仅烘托着节日氛围,还是寄托着人们对平安与美好追求的载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当海外游子归家时,万千盏灯火照亮长空,为他们除邪祟、照归路,茫茫星火中,皆是祝福。
清酒映照人心扉
灯酒非遗除了花灯也有酒,酒的酿造文化,蕴含着了人们流传下来的精湛酿酒技艺和文化特色。酒香飘逸,倾泻而出,犹如月光下的琼浆玉液,品酒之时,酒液温润入喉,无尽甘醇萦绕在口齿之间。
中华酒文化与诗词也有着深厚的联系,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身在异乡的人们相聚在酒会,畅饮美酒,遥想家乡美景,一条小溪、一树梨花或是家乡的土瓦楼都是他们怀念的地方。一壶酒下来,你会认识许多同在异乡的“朋友”,陌生的人也与你熟络了。一场酒的交流,不仅促进人们之间的感情,更是文化互通的纽带。许多文人墨客留给后人大量的关于酒的佳作,比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独酌成诗》,至今余韵犹存。
灿若星河的灯火和醇香的酒也是一种非遗。远处灯火飘摇,唇齿间酒香萦绕,愁上心头又有何处可解。不如亲自做一盏花灯,把思想之愁寄向天空……璀璨星火仍在闪耀,只是空中多了一盏属于我的灯。桌上酒壶依旧,只不过分了我一杯。灯火系侨心,美酒抒乡情。南头灯酒文化饱含着人们的聪明智慧和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是我们这方热土的文化瑰宝,代代相传,历久弥新,我们应该保护它,宣传它,传承它……
指导教师 黎洪娇
五人飞艇,“遗”脉相传
南头镇中心小学 五年级(4)班 李卓恩
身为南头人,我有幸见过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最让我动容的是五人飞艇。因为我的爷爷曾是五人飞艇比赛的一员,而他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的爷爷,在每年初秋,都会沉浸在一项独特而富有挑战性的运动——五人飞艇比赛。然而,岁月不饶人,随着年岁的增长,爷爷的身体已不如往昔那般强健,他不得不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不再亲自上阵参与五人飞艇比赛。即便如此,他心中那份对五人飞艇的热爱与眷恋,却如同陈年佳酿,愈发醇厚,深植于心。
在家里,有一个特别的房间,那是爷爷为他的飞艇岁月所打造的圣地。房间的一角摆放着爷爷曾用过的船桨,它们虽已略显斑驳,却依然彰显着往昔的辉煌与力量。这些船桨,不仅是比赛的工具,更是爷爷精神的寄托,每当他轻轻抚摸,眼中总会闪烁着怀念与自豪的光芒。
尽管爷爷已不能亲自参赛,但他对五人飞艇的热爱并未因此减退。每当一年一度的飞艇赛来临之际,他都会早早地做好准备,戴上他那顶标志性的帽子,精神抖擞地前往赛场。在那里,他不再是赛场上的主角,却依然是我心中的英雄。他会站在观众席上,用他那双充满智慧与经验的眼睛,观察着场上的每一个细节,为选手们加油鼓劲,和我说着当年的故事。
南头的五人飞艇比赛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项目,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每年的比赛都会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前来观战,他们被参赛者们的勇敢与坚持所感动,被这项运动所蕴含的激情与魅力深深吸引。在爷爷的身上,我看到了对梦想的执着与追求,对热爱之事的坚守与传承。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热爱与坚持,也让我明白了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只要心中有梦,就永远有前进的动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我们南头人的骄傲,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它们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闪耀着光芒。
指导教师 杨丽冰
离弦似箭浪花起 金秋九月飞艇扬
南头镇升辉小学 五年级(2)班 苏航升
9月22日,万众瞩目的五人飞艇赛来啦!鸡鸭水道旁人山人海,家风广场热闹非凡:昨天的雨水把九龙洗涮得干干净净,龙首上挂着巨大的红花,河面上龙门随波晃荡。龙门约高四米,有两艘船为底座,两扇弧形门顶端有两条腾飞的金龙,矫健灵动。河面上无数蜻蜓翻飞,无人机在忙碌,记者们在忙着“咔嚓咔嚓”地拍摄。
九龙台的水面上排着61条金黄的飞艇,飞艇狭长,两头尖,中间宽,远看像锐意十足的梭子。飞艇侧面上有艇的编号,艇不深,内有七八个横板,中间五个横板就是“扒仔”们的座位。精神抖擞的“扒仔”们来了!有的穿着队服,有的则赤着上身,还有的裸着脚。咦!“扒仔”为什么都往飞艇尾部放上一束青翠的枝叶?妈妈告诉我:“那枝叶是黄皮,赛前人们用黄皮水洒艇,并把黄皮叶放飞艇尾部,因为南头人认为这可以驱邪并带来好运。”
看!看!看!五人飞船比赛终于要开始啦!“嘭!”五颜六色的彩雾从河面上的一条皮划艇爆出,61条飞艇犹如离弦之箭飞出,鼓声雷动,掌声欢呼声冲云霄。“扒仔”们双手持桨,挥动膀子,龙舟疾驰,水花四溅。划着划着,“艄公”一声令下:“换浆。”他们迅速举浆,放入飞艇另外的一侧,再划桨,动作一气呵成,整齐划一,犹如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观众们沿着河边,挥舞着手,为他们加油鼓劲。真是:“离弦似箭浪花起,金秋九月飞艇扬。”
比赛的紧张气氛弥漫在空气中,每一次飞艇的经过或者超越,都引发观众们的欢呼。飞艇赛的第一二圈时,场上的飞艇还没完全拉开距离,飞艇首尾相连,像一个大写的"C"字。
第五圈时,各飞艇己经拉开了很明显的距离了!这时工作人员宣布比赛进入最后一圈,“扒仔”挥汗如雨,每一块肌肉高高鼓起,汗水在阳光下闪烁,他们奋力地划着,冲向终点。看!穗西6号飞艇冲龙门啦,龙门垂下一根吊杆,上有黄皮枝叶和红红的利是,这便是龙球。一名“扒仔”轻舒猿臂,取下龙球。“啪啪啪!”鞭炮声响起,恭喜他们又一次摘得桂冠,岸上观众的掌声、欢呼声如潮水般涌起。随后民安1号和南城5号分别获得了亚军和季军。
当人们问冠军队6号的队长:“你们获得第一的秘诀是什么?”他这么回答:“因为我们赛前坚持训练,赛中奋力争先。”
是呀!这场龙舟竞渡,不仅是一场民俗体育竞技的盛宴,还传递着“同舟共济、奋楫争先”的精神力量,成为乡情民俗的有力凝聚,更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离弦似箭浪花起,金秋九月飞艇扬”不仅留在南头人眼中,更刻在了人们心中。
指导老师 张静
编辑 见习生 陈梓煌 二审 江泽丰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