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明珠,盛世濠江。2024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始终关心着澳门发展,始终牵挂着澳门同胞福祉,不断推进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引领澳门书写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的精彩篇章。
历史上,中山与澳门曾同属香山县,一直以来,两地密切相连、共生共荣。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在澳门实现了从“医人”到“医国”的思想转化;40年前邓小平同志在罗三妹山发出“不走回头路”历史强音,中山与澳门交融发展驶入快车道;走进新时代,中山与澳门积极探索在“一国两制”下两地融合发展新路径,并不断开花结果。
睁眼看世界
孙中山描绘了
中国现代化第一份蓝图
孙中山故居前院南侧,百年酸子树见证当下盛世繁华。
树如主人,历经风雨却傲然生长,经历挫折却勇往直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158年前,孙中山先生在中山翠亨村出生,少年入村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澳门,是孙中山革命思想萌芽及其一生事业的起点。《建国方略》第八章《有志竟成》中,孙中山自述“及予卒业之后,悬壶于澳门、羊城两地以问世,而实质为革命运动之开始也。”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香山县更名中山县。中山与澳门,历史上同属于香山县。澳门位于中山市东南面,两地距离仅65千米,约四分之一澳门人祖籍为中山。澳门别名“香山澳”,“澳”是指与外人海路通商的地方。明末清初,香山成为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1860年修筑的岐澳古道(起点在中山),成为沟通中西贸易的“茶马古道”。澳门是近代西方思想文化进入中国的桥头堡,是中国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独特的区位条件,让香山孕育出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近代思想家,孙中山、郑观应等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代。
孙中山先生一生与澳门紧密相连。这里是他走向世界的起点,也是他革命思想的启蒙源头。
少年时,他经常在翠亨与澳门之间随家人往返,1878年,12岁的他经拱北入澳门往香港,再漂洋过海赴檀香山,第一次真正走出国门,产生“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1892年,26岁的孙中山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在澳门、广州设馆行医,悬壶应诊、赠医施药,暗里则宣传革命,联络有志之士。澳门留下了他许多足迹。直至1894年上半年离开,孙中山往来镜湖医院、中西药局及孙医馆应诊,悬壶济世,思想从“医人”到“医国”转化。他曾两次向镜湖医院借款共逾三千两银,开设中西药局和进行革命活动。
1894年,孙中山撰写《上李鸿章书》,提出革新政治主张,遭到李鸿章拒绝。他赴檀香山宣传革命,反对清廷。他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
澳门的中西药局仍维持营业多年,掩护革命党人,成为活动的重要据点之一。
1910年,香山人林君复、郑彼岸、林警魂等衔孙中山命在澳门设立“南方支部革命军统筹部澳门总支部”,成立宣传机关,取名“濠江阅书报社”,公开联络民众,吸引了众多革命志士的加盟,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孙中山先生同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合作,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中国国民党,推动北伐战争取得胜利,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
“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毫不妥协同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各种势力进行斗争。他坚决反对军阀分裂割据,坚定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和国家完整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如此评价。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如今澳门的镜湖医院、纪念孙中山市政公园,矗立着孙中山先生铜像供人瞻仰。澳门还有两条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道路——孙逸仙大马路和孙逸仙博士大马路。如今,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繁荣昌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推进,远超孙中山先生《实业计划》擘画的世界港图景;中国现代化程度,也远超《建国方略》中所描绘的中国现代化第一份蓝图。中国,正向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阔步向前。
今年7月,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泰国、比利时,以及中国香港、澳门等地的近100位孙中山亲属后人,齐聚中山,祭祖联谊、文化寻根。孙中山曾外孙林山立从美国而来,有感而发,中山之行,让他真实体会到中国发展的最新情况,更加坚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南海潮涌,濠江暖阳。
2024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的纪念日。25年来,澳门风雨兼程,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从一个小城发展成为国际知名都市,向世界展现了“一国两制”伟大创举的中国智慧。精彩的“濠江故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鲜活注脚。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孙中山先生一百多年前的呐喊正在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步伐势不可当,澳门与祖国内地同发展、共繁荣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春天的故事
“不走回头路”历史强音
在中山发出
罗三妹山,“不走回头路”强音回荡历史。
1978年,改革开放掀开了中国历史波澜壮阔的新篇章。毗邻港澳、得开放风气之先的中山人,大胆“摸着石头过河”。
早在1976年,有“广东小岗村”美誉的板芙镇里溪村,采取“联产到劳”,将“五边地”分配给农户耕作,打响了中山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小榄永宁人冲破“不敢富”的思想禁锢,率先兴办砖厂、锁厂、机电厂等村办集体企业,成为广东改革开放的一个生动样本。1979年底,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宾馆“中山温泉宾馆”开建,只用了一年就建成营业。1983年7月,中山市长江乐园建成开业,是国内最早建成的、具有现代化游乐设施的大型娱乐场所。人们身上那一股气,一股劲,得到解放,活力迸发。
1984年春天,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同志,南下广东视察改革的“试验田”。1月26日中午,小平同志结束深圳特区的考察,从蛇口乘船前往珠海,傍晚到达中山温泉宾馆住下。28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山罗三妹山发出“不走回头路”历史强音,成了全国改革开放一颗有力的定心丸。或许可以说,邓小平同志在中山发出的强音,就是对南方改革开放成果的最好诠释,激励着人们更加坚定信心大胆闯、大胆干,沿着改革开放道路勇往直前。
中山人民秉承邓小平同志的嘱托,“甩开膀子干”。市属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或积极变革,或破土而出。农民“洗脚上田”,做生意、闯市场,“三来一补”企业、街道企业、区乡社队企业遍及全市。不同的经济成分在中山大地勇猛高歌,交汇成热血沸腾的大合唱。
1984年,中山市美怡乐食品总厂利用从意大利和上海购进的整条冰淇淋生产线,主产“美怡乐”雪糕,产品迅速走红;1985年初,威力洗衣机新厂投产,年产10万台的生产线创出了19万台的奇迹;1985年10月,第一条“华捷”品牌镀锌管生产出来,随后进军香港市场……20世纪80年代,中山工业系统先后组建了精细化工、钢管、咀香园、威力、千叶、粤中、包装印刷、玻璃、电子、建材、燃气具和制冷设备等厂,“中山货”不仅畅销国内还出口到海外,名声大振。1987年,新华社记者王志纲写了一篇《广东跃起四小虎》报道,中山“四小虎”的美誉名扬天下。市属工业舰队扬帆起航,开启了中山工业化进程,奠定了中山“工业立市”腾飞的基础。
乡镇里,一只只小船劈波斩浪,开起了夫妻店、兄弟厂,青年当“老板”蔚然成风。1988年,欧炳文创办华艺灯饰;1989年,何伯权、杨杰强等五个年轻人租用“乐百氏”商标开始创业……1989年中山的个体户在全省数量最多。1989年中山市人均GDP已超800美元,成为国内首批跨入小康水平的城市之一。
岐江日夜奔腾,濠江生生不息,交织汇入浩瀚的伶仃洋。不论是近代的大香山,还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和澳门密不可分、共荣共生。
1989年中山批准设立第一家外商独资项目——来自澳门的中山大发旅行用品有限公司,投资总额为50万美元。澳门侨光公司的王启翔夫妇及兄妹等人,回到南朗投资建厂,将原来只有200人的小厂发展成拥有2000名员工的一条龙式的大型毛纺生产基地。在香港、澳门有多家制衣厂的沙溪石门村人王立文,回乡开办金鹰制衣厂,兴建金龙皇大厦及金龙皇商业广场,支援家乡建设,帮助乡亲解决就业问题。澳门乡亲李炳俊、萧文龙1989年回大涌办起良种“妃子笑”“糯米糍”荔枝园40亩,同时兼办瘦肉型良种猪场,带领乡亲走致富之路。创立澳门名嘉集团的谢硕文,在中山设有分支业务,拉动家乡经济发展。除了实业助乡,他们还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澳门美佳建筑置业公司董事长卢伟硕亦慷慨捐资,资助沙溪镇理工学校、龙山中学等10多所学校的建设,资助各类医院建设及敬老活动的开展。旅澳乡亲魏新教1986年捐资兴建中山市人民医院乾辉护士大楼等。这些善行不胜枚举。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怀抱。“一国两制”让澳门发展更为繁荣昌盛。澳门与内地的联系更为紧密。每天凌晨,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睡梦中时,中山供澳鲜活水产品基地已经忙碌起来。精细挑选的活鱼起塘、装车、运输、通关,如今2个多小时,便从塘头送到澳门市场上。据中山海关统计,澳门回归祖国25年以来,大量民生物资经该关监管供应澳门,包括活猪约40万头,水生动物约10.5万吨,鲜蔬菜约28.5万吨。带着露珠的蔬菜、活蹦乱跳的鱼虾等,源源不断供应澳门千家万户,不间断的供澳物流“生命线”,已成为澳门与中山两地经济共融、民心相通的象征。
在“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上,邓小平同志留下的“不走回头路”印记、“广东四小虎”、联合国人居奖、威力洗衣机等中山元素,让来自中山的参观者备受鼓舞。改革开放早已深入人心,“不走回头路”依然振聋发聩。
走进新时代
积极探索在“一国两制”下
中山澳门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
濠江盛世,岐水情深。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水相连的中山与澳门,积极探索在“一国两制”下的两地实践,经贸、科技、文化、司法、教育、民间交流等领域得到全方位合作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两地全方位深度合作实践大展拳脚。
2018年,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中山办事处(后更名为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广东办事处中山站)在三乡镇挂牌成立,这是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设立的第一个办事处,成为澳门在内地拓展服务的重要里程碑。目前,中山在澳乡亲约占澳门总人口四分之一,中山籍澳门同乡社团有40个。中山现有澳门投资企业1190家,超3万名澳门居民长住中山,成为了澳门乡亲宜居宜业的“后花园”。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中山民间以及官方与澳门的文化交流年均逾200场。
城相融,两地合作交流实现跨越发展。早在2020年,中山便开始深化与澳门全方位合作,探索深度融合、共赢发展的新路径、新举措,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提出聚焦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初心,承接新时期粤澳全面合作中改革发展重任,拓展深化中山澳门多领域合作空间,将中山打造成为粤澳合作框架下澳门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支撑地、新时期粤澳深度合作试验区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创新发展典范,提出探索与澳门建立共建共享的政策制度创新体系,打造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圈,打造中华文化交流合作窗口,打造跨境金融创新合作平台,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和优化社会管理体制建设。
中山出台《关于建设深中澳文化与科技合作基地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在中山翠亨新区成立澳门人才联络站,打通科技创新融合之道。澳门安信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园落户翠亨新区,引进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等,拓展中澳两地在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合作空间。依托中山完整的产业链,澳门科技大学韩子天教授带领团队在中山研发中医药机器人,研发成果即将开花结果。中智药业集团与澳门科技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共同完成了中药破壁饮品等质量标准研究,在传统中药的标准化、国际化方面取得新突破。利用药品进口口岸优势,中山探索“澳门药批+中山制造”模式,加快集聚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所需的生产要素与人才。2021年底,明阳澳门首笔工商企业绿色债券上市,这是澳门债券市场发行的首笔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也是内地企业在澳门债券市场发行的首笔民营企业债券。两地产业合作呈现“双向奔赴”。
中山相继出台《关于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方案》《中山市支持港澳居民到中山就业创业若干政策措施》《中山市推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吸引澳门青年到中山创业就业。澳门青年刘纯铸今年在中山人社部门组织的创业路演项目比赛中脱颖而出,顺利入驻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获得创业基地“免租金、免物业费、免服务费”的三免政策,还享受中山人才房租补贴、人才引进补贴、创业资金补助等多项支持政策。澳门青年蔡瑞鸿在中山创业十年,将不足500平方米的小工厂发展为一家总占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现代化LED照明灯具生产企业。截至2024年,中山全市约40家创业孵化基地累计孵化澳门项目197个,服务澳门青年1659人,涉及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等多个领域。2020年至2024年,在中山登记注册、投资方为澳门自然人和企业的市场主体合计1078户。越来越多的澳门青年来到中山开创事业,分享祖国内地改革发展红利。
继珠海横琴自贸区和广州南沙自贸区之后,中山开设“粤澳社保一窗通”(中山专窗),为常住或往返内地与港澳的居民就近办理70项广东省社会保险服务、22项澳门社会保障服务。在中山生活超20年的澳门乡亲何颖珊,今年10月实现在中山申领澳门的央积金。何颖珊所居住的三乡镇振华社区,目前有超3500名澳门居民在此就业、创业、生活,占社区总人口14%。“服务越来越好,办事越来越方便。”她由衷竖起大拇指。“澳车北上”政策实施,港澳往返中山跨境直通客运线路开通,“中山至澳门机场”客运航线在开展前期基础性工作。民生加速融合,实现“双城”幸福。
中山法院秉持“求同存异”的理念,推进湾区司法规则衔接,以创新为驱动,打破制度壁垒。今年5月30日,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坦洲法庭与澳门中山坦洲同乡联谊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全国首创“坦澳相融”涉澳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架起了一座两地居民和谐融合的“枫桥”。6月6日,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坦洲法庭邀请澳门中山坦洲同乡联谊会会长、法院特邀调解员谭东汉对一宗涉澳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进行诉前调解,30分钟后,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今年11月发布的《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发布涉澳纠纷化解司法审查报告》显示,在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的各项安排方面,中山法院取得了显著进步。中山还率先深化与港澳金融合作,推进“粤信融”跨境验证服务,成为全省首个实现中山-澳门南北双向跨境数据核验服务落地的地市。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让跨域办事如“同城”。
“对香港、澳门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是新的重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
濠江留佳话,岐澳心相连。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南海之滨,百年前诗人闻一多饱含爱国深情创作的《七子之歌》依然激荡回响;百年后中山作曲家李海鹰在澳门回归之际为之谱曲,唱出了“孩子”(澳门)对母爱(祖国怀抱)的渴望。
巍巍五桂山,历经百年沧桑,如今已成为中山和澳门人领略波澜壮阔历史的打卡点。伶仃洋上,双“龙”出海,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两大超级交通工程,将粤港澳紧紧联系在一起,架起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之桥。
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湾区儿女,正奋力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统筹:吴森林
文:记者 黄凡 吴森林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吴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