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策并举,中山将全力护航十五运会赛区空气质量与环境安全
栏目:百千万工程 来源:中山+ 记者 闫莹莹 通讯员 梁影涛 发布:2025-10-23

10月23日上午,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十五运会中山赛区空气质量保障、环境安全工作情况。作为承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赛事的重要城市之一,中山将全力保障赛区环境空气质量与环境安全。

10月23日上午,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十五运会中山赛区空气质量保障、环境安全工作情况。 记者 文波  摄

空气质量保障:
多策并举守护“中山蓝”

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杨成介绍,截至2025年10月13日,全市AQI达标率为93.7%,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54,同比下降3.2%,空气质量有所改善,稳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14位、珠三角第4位。

为进一步保障空气质量,中山市精准施策,筑牢大气防护屏障。一是制定专项方案,分区域管控。聚焦“美丽全运”目标,制定“美丽全运”中山赛区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实施方案,划定核心、重点、协同三类管控镇街,通过跨部门协作与镇街联动开展联合检查。二是强化核心区监管,补齐监测短板。组织专家团队排查场馆周边涉NOx、VOCs排放重点企业治污设施运行情况,对800余个工业源、工地扬尘、餐饮油烟等污染源实施清单化管理,并在赛事场馆及周边新增4个微型空气质量标准站,运用臭氧激光雷达走航车开展监测。三是多维发力减污,健全应对机制。下一步将对场馆、运动员驻地周边500米内涉气污染源开展新一轮排查,利用VOCs走航、PM2.5在线源解析技术完善监测,加强数据分析溯源,并邀请专家与市气象局、中山监测站会商研判,预测气象条件变化情况。

中山城区风景。 (资料图片)  记者 缪晓剑 摄

针对污染天气应对,中山市加强空气质量研判密度,根据预测情况提前启动污染天气应对措施,以臭氧、颗粒物污染防治为重点,督促镇街落实工业源管控措施,强化市镇联动,同时强化住建、交通、城管、公安交警等部门沟通协作,完善各类污染源管控机制。

水环境保障:
锚定“三水统筹”
筑牢河涌水质安全防线

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邓耀杰表示,经过三年多奋斗,中山市央督整改任务基本完成,水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截至上月底,城镇建成区已基本消除黑臭河涌,全市106条主干河涌基本消除劣V类,全市河涌CWQI值较央督时改善50.29%。

今年3月,中山市开启从“水污染治理”向“美丽河湖建设”的战略转型,构建起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的治理格局。7月,长江水库成功通过省厅评审认定,成为中山市首个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南朗街道生态补水湿地项目。(资料图片)  记者 余兆宇 摄

为做好中山赛区水环境保障工作,中山市强化统筹协调,组建水质保障工作小组,每周与涉河涌镇街召开碰头会,印发保障实施方案,构建“市级统筹、镇街落实”的责任体系;加密巡河监测,对9条重点保障河涌每月自主加密监测,结合河长巡查机制,加大河涌巡检频次;优化水体循环,加快“厂网一体化”运维建设,督促水务部门提速活水循环工程,增强河涌水动力。

应急保障:
筑牢赛事安全“防火墙”

在应急保障方面,中山市以“手册预案”为基,夯实制度保障,编制并印发《环境保障工作手册》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双盲演练”为要,提升处置能力,完成火炬开发区、东区街道等6个涉赛重点镇街全覆盖演练;以隐患排查为重,织密风险防线,由局领导带队,联合专家对6个涉赛镇街开展环境安全隐患专项排查,针对隐患建立“一企一档”整改台账,目前绝大多数隐患已整改。

同时,中山市畅通群众反馈渠道,一旦发生环境应急事件,群众可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问题,相关诉求将作为紧急工单快速转办至责任部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

“无废全运”:
制度先行,全民参与

中山市以“无废城市”建设为依托,将绿色办赛承诺转化为生动实践。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与辐射管理科四级高级主办罗丹介绍,2024年,中山出台全省首个地级市工业固废管理条例——《中山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同时出台《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推动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达43.62万吨/年,生活垃圾处置能力达314.27万吨/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达776.5万吨/年。

中山市以15类“无废城市细胞”建设为支点,构建全域联动的无废办赛格局,如“无废餐馆”“无废酒店”等推行光盘行动与餐厨垃圾资源化,旗溪村打造“无废乡村”样板。此外,中山市还通过培育“无废”公益讲师队伍、组建“无废文化”青年先锋队,开展“无废城市主题剧本杀”等品牌活动,让“无废文化”深入人心。

3月30日,‌一场以“无废中山 绿享未来”为主题的“国际无废日”特别活动在五桂山街道旗溪村香樟公园草坪上举行,市民积极参与活动。(资料图片) 记者  闫莹莹  摄

对于市民如何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罗丹表示,市民可践行“无废生活”,如旧衣回收、绿色出行等,也可积极参与“无废”主题活动。在十五运会期间,观众或游客可通过自带水杯、分类投放垃圾、践行“低碳化”通勤等方式践行“无废观赛”。

下一步,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深化空气质量与应急保障工作,为十五运会打造安全、绿色、优美的赛事环境。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吴森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6.6倍!25分钟!中山北站改扩建最新消息
原创 24898人浏览   2025-10-22
百索架虹!香山大桥斜拉索安装完成
原创 24877人浏览   2025-10-21
20个重点项目签约!第33届古镇灯博会开幕
原创 20842人浏览   2025-10-22
今年前9月,中山灯具出口额达119.5亿元
非原创 20777人浏览   202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