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渔民”来了!中山智慧渔业“智”造新渔场
栏目:中山口腔 来源:中山+ 记者 柯颂 发布:2025-04-16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4月16日,中山市黄圃镇石军村的500亩鱼塘里,金色阳光洒在网兜里活蹦乱跳的罗非鱼上,信勤养殖场老板林惠霞难掩笑意:“你看这鱼,条条匀称,出口标准妥妥的!”她指着远处白色的饲料投放塔说,这就是中山智慧渔业“智”造新渔场带来的成果。

视频拍摄:文波  视频编辑:陈晨


传统渔民向“数字渔民”转变

走近鱼塘边耸立的塔身,看着上面的智能系统正实时显示着水温28.5℃、溶氧量5.2mg/L——这套由广东诚顺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物联网+5G智能渔业管理系统,让林惠霞的鱼塘亩产稳定在1万公斤至1.25万公斤,人力成本直降三分之二。

记者采访信勤养殖场老板林惠霞(右)。记者 文波 摄

“以前下午3点就投料,现在手机点一点,设备自己‘上班’,我只需要盯着屏幕看数据。”林惠霞的话,道出了传统渔民向“数字渔民”的转变。

在三角镇的生鱼养殖基地,和悦水产董事长黄兆基骑着摩托车巡查鱼塘,手机里的养殖数据实时更新。4年前,他还在为“没人愿意接手鱼塘”发愁:“老一辈渔民平均55岁,年轻人嫌脏累,觉得养鱼没出路。”如今,智能系统让他彻底告别“泡塘”生活,全自动投饲机按参数精准投喂,水质监测仪自动预警缺氧,视频监控24小时“站岗”。

“现在每亩净增产300斤,饲料成本每吨省110元,儿子主动回来搞‘智慧养鱼’,说这是‘科技新农活’。”黄兆基的笑声里,藏着传统养殖业的破局希望。


5G与鱼塘碰出“智慧火花”

这场悄然兴起的渔业变革,始于广东诚顺对传统养殖痛点的精准破解。我国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却面临机械化率仅32%、从业人员平均年龄55岁的困境。

全自动饲料投放塔,可实现“无人化投喂”。记者 文波 摄

2020年成立的诚顺科技,汇聚机械自动化、水产养殖等领域的“土专家”和乡土人才,推出“物联网+5G”智慧渔业管理系统,率先在中山小榄镇脆肉鲩产业园试点。

该项目与中国移动合作搭建的智慧云平台,不仅让养殖户通过手机实时监控水质、远程操控设备,更凭借全自动散装饲料投饲机等硬件,实现“无人化投喂”——设备可根据预设参数自动开关机、上传数据,配合动态环境监测与智能预警,让溶氧不足时增氧机自动启动、降雨时投饲机自动关闭成为现实。

“我们的系统就像给鱼塘装了‘大脑’。”诚顺科技董事长何武钦解释,软件平台不仅能存储分析放苗、投喂等全周期数据,精准规划养殖计划,还能生成产量、成本等可视化报表,为决策提供依据。

2023年,该系统助力中山嘉华脆肉鲩合作社斩获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大赛智慧园区专题赛二等奖,成为全国5G智慧渔业示范基地的核心技术支撑。


“科技养鱼”成为新引擎

在三角镇生鱼基地,智能系统的效益直观可见:散装饲料每吨节约成本110元,人均管理面积从传统模式的50亩跃升至150亩,水质稳定让病害减少,养殖周期缩短15%。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诚顺科技正以数据为纽带,构建“养殖+服务+金融”的全产业链生态——通过积累的海量养殖数据,为养殖户提供苗种、饲料等生产资料直供服务,联合银行开发基于生物资产的信贷产品,精准对接出口市场需求。

养殖户通过手机实时监控水质、远程操控设备,溶氧不足时增氧机自动启动。记者 文波 摄

2025年一季度,仅广东、广西等地就预订了300套诚顺的设备,印度尼西亚农业部门也抛出橄榄枝,邀请其建设海外智慧渔场。

“年轻人带着技术回乡,老养殖户变身‘数据渔民’,这是智慧农业最动人的场景。”何武钦表示,公司正加快研发“一拖八”投饲机等升级版设备,助力中山打造省级5G智慧渔业示范区,目标是2025年实现区域机械化率突破50%,让“科技养鱼”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当“鱼塘”成为“数字考场”

在信勤养殖场,林惠霞正通过手机查看实时水质数据,“80后”的她熟练操作着物联网中控平台:“以前觉得养鱼是体力活,现在发现每一项决策都需要数据分析,就像在‘数字考场’答题。”她的归来,正是科技“吸引年轻人”愿景的缩影——系统降低了养殖门槛,让技术取代经验成为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鱼二代”“新渔民”带着知识与热情重返鱼塘,用手机APP代替渔网,用大数据分析替代传统经验。

如今的中山鱼塘,白色的投饲塔与湛蓝的天空相映成趣,5G信号塔矗立在塘埂上。这里上演的,不仅是产量与效率的提升,更是一场关于农业未来的生动实践:当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当数据成为新的“渔获”,当年轻人带着梦想回归,一幅“智慧渔业”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为千万亩鱼塘注入无限可能。

>>>记者手记<<<

用效益吸引人才

从“靠天吃饭”到“数据养鱼”,中山的实践证明,智慧农业不仅是设备的升级,更是生产方式与人才结构的重塑。当“土专家”与“数字技术”握手,当“老把式”变身“新农人”,传统渔业正焕发新的生机。这或许就是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用科技降低门槛,用效益吸引人才,让希望在土地(水域)上真正扎根。


编辑  张英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查九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