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咖+民宿”如何成为南朗农文旅的“流量”密码?丨强镇兴村富民一线观察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高倩荷 何腾江 发布:2024-12-11

冬日阳光正烂漫。在南朗街道崖口村一处街角,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修整一座独立小院落,院落的一半用象牙白砖墙,另一半用巨大石块稳稳地堆垛着,野小院•崖口店的招牌已显山露水。这座修整中的小院正是崖口村刚刚引进的新民宿。

在野小院•崖口店不远处,“向云端”咖啡店也在稻田边书写着农文旅的新篇章。这家于国庆前开业的咖啡店,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被网友们称为“宫崎骏稻田咖啡店”,迅速成为崖口村农文旅的新亮点。

在“诗和远方”的铺垫下,南朗街道以“一村一品”打造特色农文旅品牌,激发消费活力,让崖口村、左步村、冲口村等为代表的农文旅IP逐渐出圈,成为中山推动农文旅产业的标杆之一。

一杯咖啡解开农文旅的“流量”密码

崖口村拥有千亩稻田和数公里长的海岸线。每逢周末,粤港澳大湾区游客纷至沓来,体验一日田园休闲游,让崖口村成为“网红村”。

在崖口村时常邂逅到这样如诗如画的美景:晨光中骑行,偶遇集装箱“村咖”,稻香与咖啡香交织成诗;午后,稻田边新开的“向云端”咖啡店,风吹稻浪,听田间虫鸣;黄昏日落时,海鲜街华灯初上,熠熠生辉,崖口海鲜鲜美诱人;夜幕低垂时,入住温馨的民宿,沉浸在大湾区乡村游的宁静与惬意之中,尽享一夜好眠。

游人走过崖口村的“向云端”咖啡店。记者 余兆宇 摄

记者日前再次走访崖口村,虽是工作日,仍然看到许多游客,或在观光拍照,或在歇息喝咖啡,有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惬意。

在“向云端”咖啡店,记者看到不少客人正在喝咖啡。咖啡店主理人杨嘉漩不时穿梭在客人间,忙个不停。好不容易停歇一会儿,记者就逮住了她,打开“诗和远方”的话题。

“即便是工作日,我们的客流量依然稳定,基本可以保持在周末的八成左右。”谈及日常运营,杨嘉漩的话语中透露出满意。

“向云端”咖啡店在今年国庆前才正式开放。此前,崖口村已开设了多家咖啡店,包括一条街的集装箱“村咖”,以及崖口东堤的咖啡屋,数量已不少。

杨嘉漩介绍店中的文创产品。记者 余兆宇 摄

杨嘉漩曾经长期在南朗街道工作,对周边环境有着深入了解。此时,崖口村正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对村里机站旁的空地进行改造,建起了一座崭新的建筑。这间直面稻田、采光良好、俯瞰如云朵形状的秀美房屋,迅速引起了杨嘉漩的兴趣。

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迅速组成团队后,杨嘉漩与团队成员分别前往广州、深圳、佛山等地考察学习咖啡店的经营之道。经过深思熟虑,他们不仅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咖啡店经营方案,还融入了一个可行性较强的崖口文旅规划。在准备时间里,他们不断调整和完善方案,最终在招标截止前成功提交了这份充满创意和可行性的计划,并最终中标。

记者在现场看到,店内的装饰设计充满了乡村元素,年轻的咖啡师在吧台忙碌着——磨粉、冲泡、拉花等,经过户外座位区更是直面连片的稻田,让人在品味咖啡的同时,仿佛置身于一幅梦幻的田园画卷之中。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开一家普通的咖啡店。”杨嘉漩说,真正的愿景是通过咖啡店,将乡村的自然美景与文化特色结合起来,推动当地的文旅融合发展。在“向云端”咖啡店,顾客不仅可以品尝到香浓的咖啡,还能享受到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在崖口村,“向云端”是“村咖”的2.0版。崖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谭锦鹍不止一次向记者谈起,游客到了崖口村,不仅能品尝到地道的煲仔饭,还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咖啡。“我希望,在崖口喝咖啡,也能喝出‘高级感’来。”谭锦鹍打趣道。

谭锦鹍透露,早期的“村咖”,主要是崖口村自主创业的村民在经营。“毕竟水平有限,咖啡的味道一般。”他笑着说,“我一直鼓励创业的村民,咖啡本身的价值不一定大,但是,咖啡里含有崖口的风光,这个价值大,所以,你们的咖啡值这个价。”

用一杯咖啡解开崖口村农文旅的“流量密码”,并不为过。也正因此,崖口村的策略是“走出去,引进来”:带领村民外出学习制作咖啡的技术;将外面的咖啡主人请到崖口来,以一杯杯咖啡撬开农文旅市场的大门,继而抓住一次又一次的“流量密码”,将崖口村从“网红村”变成“长红村”。

民宿异军突起,周末一床难求

在崖口村,正在装修的野小院•崖口店的一角,往外斜挂着一面颇有飘逸古风“茶”字旗,正迎风飘扬;二楼的房间用深褐色原木进行间隔,别致有趣;外摆区的大长桌直接设置在稻田边,配套围炉煮茶的设备,客人、主人可以围坐一起聊天。

野小院•崖口店的主理人小谷是来自湖南的新中山人,因被崖口村吸引,决定在此经营民宿。记者 余兆宇 摄

民宿主理人小谷是一位来自湖南的新中山人,用他的热情与才华,将一座老房子改造成心灵栖息的港湾。

和记者谈及为何选择崖口村作为民宿的落脚点,小谷的眼中闪烁着光芒。他已在中山生活多年,对中山这片热土有着深厚的感情。崖口的美景与独特的文化氛围,深深吸引着他。

在崖口村委会的帮助下,小谷找到了理想的房源,并开始着手改造。截至今年12月上旬,硬装已经全部完成,外围的装饰也初具规模,内部软装的布置陈列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在野小院•崖口店,客人可以欣赏到崖口村一年四季不同的美丽风景,品尝到地道的崖口美食,感受当地的非遗和乡土文化。”小谷还计划在民宿中融入更多的互动体验项目,如手工制作、农家乐活动等,让客人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崖口的风土人情。“平均客单价设定在500至1000元的区间,没有打算走轻奢路线,我们的想法是交往更多天南地北的朋友,吸引他们来中山、认识崖口。”

在野小院•崖口店开店之前,崖口村已有近10家民宿,这些民宿依托崖口的稻田风光和海岸线风景,逐渐发展起来,也让崖口村的民宿品牌IP崭露头角,并成功培育出禾舍书屋民宿等4家“广东省首批乡村民宿示范点”,“崖口民宿集群”初具规模。

航拍崖口村的稻田风光。记者 余兆宇 摄

“这些民宿的价格并不低,而且几乎是一床难求。”谭锦鹍说,“这一周要帮人订房,属于团购业务,需要找三家民宿来满足订单要求。”

崖口民宿“一床难求”的现状,并非谭锦鹍一家之言。记者此前专访南朗街道党工委委员欧嘉喜,得到同样的答案:南朗街道许多民宿的客流量是充足的,一到周末,基本上就是“一床难求”。“这就是我们坚持打造农文旅产业的结果。虽然谈不上是大产业,但能解决村民的业问题,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欧嘉喜一语中的。

“如果一个地区在发展民宿产业时忽视了配套建设,那么这个地方就会像缺少了源头活水一样,缺乏持久的吸引力‌。”在小谷看来,要想推动民宿产业化,餐饮、娱乐休闲、观光等文旅业上下游要配套齐全,这是相辅相成的‌。游客们可能会因为初次的新鲜感而来,但一旦发现这里缺乏必要的设施和服务,就很容易感到腻味,从而失去再次光顾的兴趣‌。

也正因此,崖口村在文化的加持下,正规划在南朗快线崖口段开一个路口,以缓解国道塞车压力,并新增约500个停车位;东堤也在施工改造,完工后,接待能力预计将提升一倍以上。同时,崖口村还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实施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全面提升村庄的整体风貌和旅游品质。

面对南朗街道发展农文旅产业、难以留人过夜的困境,谭锦鹍认为,破局在于做精品、建设乡村文化高地。“我们一直在努力,并引进了一间极具文化特色的民宿。同时,要做强民宿的2.0版,建设村级酒店,以吸引更多的游客留下来过夜,让崖口村不仅只是一个观赏风景的地方,更能成为文化传播的窗口。”谭锦鹍说。

一家强村公司做大农文旅市场蛋糕

梳理南朗街道文旅发展的轨迹,不难发现,随着政策的引领、经济的支撑、社会需求的多样化、科技创新的推动以及新媒体流量的赋能,南朗街道2024年的农文旅产业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潜力。尤其是深中通道通车后极大地缩短深中两地的时空距离,为南朗街道拓展更广阔的文旅发展空间。

其中,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崖口村的农文旅产品丰富、体验多元,已形成一条涵盖吃、喝、住、行的乡村农文旅上下游产业链。近两年,崖口村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导向,以成立强村公司为抓手,打造“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新业态,构建了“滨海观光+民宿休憩”特色模式。

游人在崖口村的田间地头骑行。记者 余兆宇 摄

作为中山知名的网红乡村旅游胜地,崖口村在深中通道通车后迎来了客流量的井喷期。今年国庆假期,崖口村更是达到了日均接待8万人的高峰。深中通道的通车,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方式,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杨嘉漩看来,将咖啡店设在崖口村是正确的选择,这也将给她的初创公司注入强心针。“团队选址崖口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考虑到崖口拥有成熟的农文旅产业。基本不需要投入额外的宣传成本,就能收获一波天然‘流量’。”杨嘉漩笑着说。

杨嘉漩向记者提到,稻田收割之前一直都是旺季,国庆期间更是一天卖出500多杯咖啡。这份热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湾区城市的热烈支持,如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游客。即便是在忙碌的工作日,也有游客驱车前来享受这份独特的味觉盛宴。

欧嘉喜也透露,南朗街道全域打造农文旅产业的时候,选择了错位发展。像左步村,以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为IP,让游客畅游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冲口村,重点发展高端民宿,让大城市的客户到冲口村“暂住”。

崖口村打造的集装箱一条街。记者 余兆宇 摄

与此同时,南朗街道还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全面做好农文旅招商服务。欧嘉喜介绍,在“走出去”方面,已梳理了主题园区、乡村运营项目、民宿酒店、森林和湿地公园运营等各类文旅项目,积极参加招商引资大会,并邀请投资方到南朗街道调研;在“请进来”方面,与广东文化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重点围绕打造翠亨新区(南朗)文旅港城示范品牌、超级IP主题公园、文旅、文旅产业发展基金、文旅品牌宣传等五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培育创新型文化企业和产品,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在发展农文旅产业的过程中,要培育壮大强村公司,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和共同富裕。”电子科大中山学院管理学院院长赵晷湘认为,目前,我市强村公司发展存在统筹规划少、经营门类单一、资源整合能力弱、市场化经营水平低等突出问题。

赵晷湘坦言,中山市内的农文旅景点很分散、聚合力差,产业呈现的是“星星多、月亮少”现状。想要在竞争白热化的广东文旅中突围而出,中山农文旅产业发展还需要“龙头项目”拉动,最终达到“串珠成链”的效果。

针对农文旅产业同质化发展如何进行破局的问题,赵晷湘还建议,加快完成中山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平台规划的编制,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及属地镇街,合力解决推进农文旅项目建设的瓶颈问题,如融资问题、用地问题等,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陈慧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