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沟通世界丨慕尼黑新爱乐乐团2025中国巡演首站中山
栏目:海外传播 来源:中山市海外传播中心 发布:2025-01-05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 德国慕尼黑新爱乐乐团于2005年正式成立,今年乐团成立整整20年,而相对于慕尼黑爱乐乐团,它还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汇聚了众多欧洲新兴的年轻演奏家。凭借其卓越的演出表现,乐团迅速赢得了广泛赞誉,并在成立仅一年后荣获了由《南德意志报》主办的“Tassilo文化奖”。

∗∗∗∗∗

1月3日晚,慕尼黑新爱乐乐团来到中山演出,是该乐团2025年中国巡演的首站,也是作为中山广播电视台香山文化频道2024年文化惠民系列演出收官的一场,以音乐为纽带,承前启后,传播文化。

慕尼黑新爱乐乐团由来自欧洲各地的优秀音乐家组成,这使得乐团在演绎不同国家和风格的音乐作品时,能够展现出多元文化的融合。总指挥福尔德·伊布拉西莫在谈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音乐不仅能打破语言的界限,还能让不同的文化相互交融,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音乐的力量不仅体现在艺术本身的魅力上,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情感和文化纽带,能够将全世界的人们连接在一起。“音乐是唯一一种全世界通用的语言。”伊布拉西莫说。他更对年轻的音乐人寄予了深切的希望:“把真心投入音乐中,竭尽全力,总会收获满意的结果。”他鼓励年轻音乐人以同样真诚的态度去追求梦想,强调在音乐的旅程中,只有将情感与热情融入每一次演奏,才能实现真正的艺术成就。

这场音乐会的曲目精选了古典音乐中的杰作,涵盖了挪威和俄罗斯两位作曲家格里格和柴可夫斯基的重要作品,体现了德国慕尼黑新爱乐乐团对音乐多样性和深度的追求。

音乐会以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中的“晨曲”作为开场,这首作品以其宁静而富有表现力的旋律,如同一缕阳光穿透心灵,展现了挪威清晨的美景。弦乐与管乐的交织,如同朝阳、晨光、薄雾、河流的自然景观,让人仿佛置身于挪威的自然之中,感受着那份纯净与宁静。

紧接着,格里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由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的青年钢琴演奏家邹静怡倾情演绎。此亦彰显本次新年音乐会的国际性及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籍音乐家的敬意。《A小调钢琴协奏曲》是格里格唯一的钢琴协奏曲,它不仅展现了挪威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性风格,更融合了浪漫主义色彩,勾勒出一幅完美的音乐图卷。邹静怡的演奏技巧精湛,情感丰富,她与乐团的默契配合,使得这部作品的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生命力。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希望能够深入理解更多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拓展自己的音乐视野。”她还分享了自己在国外演出时的经历,提到会为外国观众带来具有中国特色的旋律,如《茉莉花》和《我的祖国》等经典曲目。她表示:“我希望将国外学到的音乐技巧与中国的传统旋律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让世界更加了解和欣赏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丨乐团指挥福尔德·伊布拉西莫献花给钢琴演奏家邹静怡

中场休息后,音乐会迎来了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这部作品是柴可夫斯基获得国际声誉的第一部交响曲,它以其丰富的情感和戏剧性变化著称。四个乐章分别展现了不同的情感色彩,从苦恼彷徨到热情洋溢,再到深沉的反思,使得听众在音乐中经历了一场情感的起伏。柴可夫斯基努力摆脱欧洲古典音乐创作传统模式(如奏鸣曲式)的束缚,使技术与规则服务于他个人情感的表达需求。年轻音乐家的出色表现亦为音乐灌注了生命力。现场听众沉浸在乐声中,在这一曲目45分钟的演奏结束时,报以热烈掌声,有热情的观众更在乐曲结束时多次喝彩。

最后,音乐会以三首返场曲结束,与现场千名观众热烈互动,现场气氛感人。第一首返场曲《我爱你中国》,引起观众深深的共鸣。

随着新年音乐会的圆满落幕,香山文化频道的2024年文化惠民系列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通过这场音乐会,乐团不仅展示了其卓越的演奏技艺,还进一步加深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音乐,作为一种特别的语言,承载着人类最纯粹的情感与思想,它更超越了语言与文化的界限,连接世界的心灵。

统筹:廖薇
采访:詹琪琳 周欢 闫莹莹
文:詹琪琳 周欢 图:文波
视频摄制:刘万杰 封面设计:陈思理
-中山市海外传播中心·中山日报社-


编辑 詹琪琳 二审 杨骐玮 三审 程明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全市暴雨预警降级为黄色
14457人浏览   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