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记丨三乡墟仔写字店,有若隔世
栏目:海外传播 来源:中山市海外传播中心 发布:2024-07-19

△三乡,两百年的墟仔,仍有老铺生存至今~
[点击视频↑↑] 

三乡的墟仔,地处平岚、乌石、桥头三条村的中间,在清朝道光年间就形成了一个墟市,它不是很大,故称墟仔。

虽然现在的墟仔已不复当日繁华,但它还有两间老铺历经了四代人的经营。


丨一条古街,鳞次栉比的旧屋,一百多年来曾经都是铺面

“新新”曾经是一间画铺,在百多年的历史中,它在墟仔的长街上更易了两次铺面和店名,也不过是由“永新”在斜对面多开一间“新新”。画铺,就是为人画肖像,写炭画。

玲姨今年已81岁,目前,她与儿子一起守着铺面。这间铺是她父亲开的。她父亲在她刚出生时便开了这间铺,命名“新新”,因此,“新新”已存超过80年。


丨上图:母子;下图:玲姨在回忆自己后生时画画的时光

“我父亲酷爱画画,在他构思画面时,他会一整天沉浸在绘画当中。”玲姨的铺头如今仍悬挂着多幅父亲当年的炭笔画,画得相当精美,同时具有浓烈的个人风格。一支炭笔就能表现出光影层次,而且笔触细腻。更为独特的是,为表现旧时人们对坐飞机轮船出游的向往,这些炭画也表现这个主题,在描绘著名景色如杭州西湖时,游船里的游人是拼贴身边人的相片。画师有意识指导“入画者”到照相馆按他指导的造型拍照,例如五六人一同朝右前方坐望,冲洗回来的照片便拼贴于游船的窗户上,骤眼看去如同真实到此一游,既是拼贴画,亦有一种3D意味,是前卫的创意。


丨玲姨父亲当年画的炭笔画,每一幅都有创意和巧思。三四十年前,有导游会带外国人来买这些画,那些外国人都很喜欢。

“这都是我爸爸想出来的,我很佩服他。”玲姨望着那些不褪色的炭画说,“我也喜欢画画,便与爸爸一起画。在孩子里头,爸爸只夸我画得好。我从此入行,一画四五十年,一直画到78岁。”

“以前墟仔好热闹的。”玲姨拿着一张镶在相框里的老照片,“这是我阿公(祖父),这是我爸爸。那天‘夫子诞’,会摆花街。”


丨“永新”老铺旧照片,当中有玲姨的祖父、父亲和叔伯

玲姨的祖父可能是墟仔最早开画铺的人,画铺名叫“永新”,就在目前“新新”的斜对面。“我爸爸在我出世后不久就自己开铺头,大概是想多画些不同的东西吧。”

画像经历了三代人,玲姨的儿子擅于书法,写得一手工整静穆的欧体。“新新”的招牌下,补充了一行粉笔字——新新书写店。

在今天还有什么需要书写?这名字颇值得玩味。如同它所在的这条200年老街,时光斑驳,有若隔世。


门面古旧的打铁铺


墟仔旁边的文阁塔,已有277年历史丨阿占-摄

统筹策划:阿占 舒饭 孙俊军
视频编导:舒饭丨采写:詹琪琳
摄制:孙俊军丨设计:陈思理
翻译:胡慧 廖薇 莫唯
出品:中山日报社·中山市海外传播中心


编辑 詹琪琳 二审 杨骐玮 三审 查九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24008人浏览   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