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的“格桑花”!中山援藏女医生用爱守护藏区儿童
栏目:健康 来源: 发布:2021-12-28

今年4月21日,作为中山市第七批医疗援藏队员,市人民医院儿科医生黎巧茹抵达林芝市工布江达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她就像绽放在高原上的一朵美丽“格桑花”,立足这片雪域高原,守护一方百姓健康。12月27日,记者连线采访了她。 


黎巧茹为西藏患儿检查病情。

入藏第三天抢救一个新生儿 

工布江达县平均海拔3600米,常年高寒缺氧,空气中平均氧含量仅为内地的64.3%。刚踏入县城的黎巧茹便领教了高原的生活艰辛,出现了严重缺氧头疼,好不容易迷迷糊糊睡着了,半夜又常被缺氧憋醒。

入藏适应期的第3天,黎巧茹还没有完全适应高原对身体带来的不适,就参与抢救一个新生儿。“黎老师,有一产妇生产过程中胎儿胎心减慢至80次/分,羊水三度混浊。”“我马上到!”做事一向雷厉风行的黎巧茹,拿上外套边穿边跑向产房,完全忘记自己在高原奔跑。虽然寝室离产房只有百米,到了产科大楼门口,她已经唇发绀,头晕头疼,四肢乏力,只好扶墙休息片刻,才有力气爬上二楼产房。 

进入产房胎儿刚刚娩出,患儿皮肤青紫,心率90次/分,呼吸急促费力,肌张力低下,重度窒息!她冷静分析了该新生儿重度窒息的高危因素:脐带过短,胎粪吸入。胎儿娩出后,立即清理了婴儿呼吸道,吸出大量黄绿色胎粪,并予以球囊辅助呼吸。正压通气30秒后,患儿心率持续<60次/分,应在正压通气的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患儿情况危重,准备气管插管。”护士迅速备好气管插管物品,把患儿摆好体位, 3次尝试后未能顺利把气管导管插进气管。此时孩子生命垂危。黎巧茹让助手环抱新生儿并打开气道,另外一名护士用手机电筒照亮口腔。她左手持棉签,右手持气管插管。左手轻压舌根部,患儿呕吐反射,她清晰的看见了会厌部,顺利的把气管插管插到气管内,固定完毕后。从气管插管吸出大量黄绿色粘稠痰,盐水冲洗气道,反复多次,直到吸出为清亮盐水后,拔除气管插管,经积极抢救5分钟后,终于听到了新生儿洪亮的哭声,皮肤红润,心率110次/分,动作灵活,阿普加评分10分,抢救十分成功。 

此时,黎巧茹已经汗流浃背,她走出产房后,孩子爸爸激动地握着她的手说:“谢谢,安吉拉!”虽然听不懂耳边欢呼的藏语,但黎巧茹能感受到孩子家属们满满的感激与喜悦之情。 


黎巧茹在西藏工作现场。

为藏区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黎巧茹牢记党和人民的使命,傲然怒放于雪域高原。“常见病诊疗不规范,专科病基础太薄弱,”这是她到该医院的最初印象。为改变这种局面,她除了日常医疗工作外,把工作重点放在规范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培养医生临床思维上。开展专科基础知识及技能培训、疑难病例讨论,每周开展科室业务学习,引导医生自己做PPT、独自授课、学习查阅文献等,使他们由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目前该县人民医院儿科医生对常见病、多发病都能规范诊疗。她把自己掌握的先进、科学的治疗方法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当地的医务人员,实现真正授之以渔的目标。 

她为藏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进藏仅6个月,她成功救治20余例急重症儿童,成功抢救重度新生儿窒息5例,降低了县级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面对疫情,她奔走一线,协助县人民医院统筹全县医护人员积极完善相关设施设备,规范诊疗,确保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有序开展。作为工布江达县唯一的儿科专家,她承担开展3-11岁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以专业知识为孩子保驾护航,建立全民免疫屏障,撒播着雪域高原无限的希望,为全球疫情防控作出贡献。 

作为中山市第一位援藏儿科医生,黎巧茹把珠三角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科研理念带到条件艰苦的藏区,充分利用中山市人民医院的继教平台为工布江达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服务。工作之余,她为藏区孩子带来卫生健康知识教育、防溺防灾等生命教育。 


黎巧茹参加疫情防控工作。

“作为一名援藏医疗队的儿科医生,语言的阻隔、文化的差异、生活的变化都改变不了我们对孩子健康的关爱。”黎巧茹说,从体格筛查、健康调研、卫生防控到疫情防控,一次次走进充满汉藏文化的校园,听到一声声“安吉拉(医生),您好!”时,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心里就感到一切劳累都值得。 

援藏工作展开后,深受“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 的老西藏精神鼓舞,每天都可以见到黎巧茹忙碌的身影。在这个万里无云、阳光充沛的工布江达地区,黎巧茹和当地医护人员一起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平安。黎巧茹表示,她将克服一切困难,用真诚守护生命,把满腔热忱倾注在工作中,愿做一朵格桑花守护着这些高原上的儿童。


文/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林茹珠 唐柳青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陈吉春
◆二审:方嘉雯
◆三审:陈伟波
◆终审:赖友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