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500多名青少年角逐趣味科技竞赛
栏目:自然资源 来源:中山+ 记者 王蔚然 通讯员 黄秋群 发布:2025-10-12

10月12日,中山市南区竹秀园中心小学内处处洋溢着活力与创意,2025年中山市青少年趣味科技竞赛暨七巧板创意绘画活动在此举行。

记者了解到,作为首个中山市青少年科普活动月的主场活动之一,本次竞赛以“创意+实践”为核心,精心设置了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木牛流马”竞赛)与七巧板创意绘画活动两大特色项目,覆盖不同兴趣方向的青少年群体,让学子们在比拼中感受科技魅力与文化韵味。

青少年在竞赛中感受科技魅力与文化韵味。记者 余兆宇 摄

学子沉浸式玩转科技与创意

下午2时,比赛现场已是热闹非凡,各赛区同步进入紧张有序的比拼状态。

在“木牛流马”竞赛赛区,一张张操作台上整齐摆放着微型马达、电池盒、废旧纸板、小扳手等材料与工具——这些大多是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搜集而来的“创作素材”。

参赛青少年在操作“木牛流马”。记者 余兆宇 摄

光后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周楚尧蹲在操作台旁,一手扶着模型“四条腿”,一手用小扳手微调不对称摇臂的角度。不远处,另一个学生的“木牛流马”模型已调试完成,随着马达启动,不对称摇臂交替转动,模型稳稳地向前行进。“这个比赛主要考技巧和拼装,比如腿长不一致模型就会跑偏。”周楚尧告诉记者,在调试过程中,他需要一点点试错、一点点调整,特别锻炼耐心。

另一边的七巧板创意绘画现场,则是另一番“巧思碰撞”的景象。教室内,三沙小学六年级学生曾梓铭正和队友围在长桌旁,手中的杜比斯七巧板在画纸上不断拼搭、调整。他们正用三角形、正方形拼搭“龙身”,再搭配“窗花”“祥云”元素,让传统文化主题跃然纸上。

七巧板创意绘画,考验参赛青少年想象力。记者 余兆宇 摄

“选龙是因为它是传统文化符号,特别有意义!”曾梓铭告诉记者,他们三人小组分工明确,有人拼主体、有人补细节,“刚才我卡壳想不出装饰,队友提议画窗花,一下子就通了。”他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七巧板比赛,对比个人赛,他更爱团队协作的氛围:“有时候个人想不出灵感,只能胡乱涂背景凑数,但团队就不一样,大家互相出主意,想象力都被激活了!”

以赛育人点亮科普新路径

据组委会统计,本次竞赛吸引了中山市各中小学571名学生踊跃参与。学子们凭借扎实的科技素养与出色的创意表现,在激烈比拼中展现自我,不仅呈现了众多亮眼创意,更彰显出中山市青少年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强劲实力与蓬勃风采,为中山青少年科普事业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木牛流马’是三国时期的智慧结晶,我们让学生复刻其行走原理,核心是引导孩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木牛流马竞赛项目裁判长、中山市实验小学教师姜克旺告诉记者,此次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以“木牛流马”为主题,看似简单,却对参赛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动手能力提出双重考验。“装置靠马达驱动不对称摇臂,通过‘一前一后’交替运动实现行走,其间不仅要考虑四条‘腿’长度一致,还要控制焊接处的低摩擦,”他补充道,“特别是所有材料都源自生活,更能帮助他们发现‘科技就在身边’,为后续学习物理知识打下直观基础。”

“木牛流马”竞赛,致力于引导孩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记者 余兆宇 摄

“七巧板创意绘画不只是‘拼图案’,更核心的是锻炼孩子的创意思维和空间想象力。”七巧板创意绘画项目裁判刘旋也表示,比赛用的是杜比斯七巧板,七个固定形状的板块,主题围绕爱国与中华传统文化,既有规则限制,又给了孩子创意发挥的空间。“它和平时的自由绘画不一样,没有细节可以‘模糊处理’,必须靠几何形体的组合呈现想要的形象,难度更高,但也更能引导孩子学会‘用简单元素表现复杂事物’。”刘旋表示,这个拼搭过程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空间关系,还能让他们联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实现“美育+德育+思维训练”的深度结合。

主办方表示,此次竞赛的成功举办,既是对当地青少年科创教育成果的一次检验,也为中山市青少年科普事业搭建了“实践+交流”的新桥梁。随着各级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科普工作的持续关注与支持,中山市青少年科普事业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培育新时代科创人才、推动地方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活动由中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中山市科学技术局、共青团中山市委员会、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10月13日起,中山这三座大桥将局部围蔽
非原创 33491人浏览   2025-10-11
美国华商总会交流座谈会在中山举行
原创 23560人浏览   202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