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粪袋”!黄圃人民医院首例TAMIS手术让74岁直肠癌患者重获新生
栏目:健康中山 来源:中山+ 蔡伟强 关晓琳 徐焕兰 发布:2024-12-28

近日,黄圃人民医院普外一科团队在医联体专家周仕海的指导下,成功完成了首例经肛门微创手术(TAMIS),为一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切除了肿瘤,并成功保留了肛门,免除了患者“装粪袋”带来的不便,这一突破性手术为患者点亮了生存之光,也标志着该院在直肠癌治疗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普外一科团队正在进行经肛门微创切除直肠癌手术。(黄圃人民医院供图)

 

 直肠癌患者从绝望到希望 

74岁的刘伯是此次手术的受益者。今年4月起,刘伯开始出现大便带血并肿物突出的症状,但一直误以为是痔疮或肠胃问题,未予重视。直到最近出血量增多,才前往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刘伯被确诊为超低位直肠癌,肿瘤距离肛门仅3厘米左右,大约有一个乒乓球大小。

面对这一晴天霹雳,刘伯一度陷入绝望。如果肠镜下切除面临肠穿孔风险,传统手术则意味着肛门的切除,生活将从此被“粪袋”束缚,这不仅改变了排便方式,更对其心理、生理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幸运的是,在医院普外一科团队的精湛技术与不懈努力下,TAMIS手术为刘伯带来了希望。这项新技术利用肛门自然腔道进行手术,无需腹部切口,创伤极小。手术仅耗时两小时,便精准切除了肿瘤,同时完美保留了肛门功能,让刘伯重获新生,尊严如初。

刘伯术后顺利康复出院。(黄圃人民医院供图)

 技术革新开启“保肛”新时代 

肿瘤下缘距离肛门低于5厘米为低位直肠癌。“按照常规手术,一般低位直肠癌患者需要切除肛门,并在左下腹造口,也就是‘改道’,让大便可以从造口排出。”普外一科主任苏广扬解释说,切除肛门后,患者只能挂着一个“粪袋”生活,对其今后的工作生活有极大影响,大部分患者难以接受。“术后还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大大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

据了解,TAMIS手术作为直肠癌治疗领域的新技术,以其精准、超微创、保留肛门的显著优势,彻底颠覆了传统手术模式。它利用肛门自然腔道进行手术,视野清晰,操作精准,确保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肛门功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

苏广扬介绍,黄圃人民医院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良的手术方案,更体现了医院持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未来,医院普外一科团队将继续深耕直肠癌治疗领域,推动手术技术的不断升级与优化,让更多患者健康而有尊严地生活。


编辑 陈吉春  二审 陈伟波  三审 赖友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大年初八,开工大吉!
14998人浏览   2025-02-05
推荐 10780人浏览   202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