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记者从坦洲人民医院了解到,该院在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邓志华主任的带领下成功为一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进行了“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据悉,这是该院首次完成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该院心内科团队在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技术上取得了“心”突破。
6月8日,86岁的冯爷爷因反复心悸不适伴黑蒙、头晕,到坦洲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袁承志医生在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及头晕时的表现后,考虑到患者可能存在“窦性停搏”。入院后经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原因晕厥,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心室最长停搏7.17秒,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明确,患者晕厥与心室停搏有关,若不及时治疗,发生心源性猝死风险极高。
患者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指征明确,袁承志医生召集心内科团队多次讨论最终确定治疗方案:为患者行永久性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在排除手术禁忌、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并征得同意后,6月9日下午,该院心脏起搏及电生理团队为冯爷爷行“永久性双腔起搏器植入术”,手术在局麻下顺利完成,术后测试起搏器功能良好,经科室医护人员细心照料,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正常,恢复良好。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提升了症状性心动过缓患者的救治能力,大大改善了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下一步,该院心血管内科心脏起搏及电生理团队将持续开展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起搏器植入治疗,以及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等,逐步开展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射频消融治疗及 ICD植入技术,帮助更多的心律失常患者恢复健康,享受高质量生活。
自2020年以来,该院心血管内科全体医护人员不断强化学科建设,尤其在先心病、心律失常的介入诊疗技术上,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即外请上级专家指导,派科内骨干医师外出进修学习,得到稳步提升。目前已成功开展数例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先进的诊疗技术,让广大心血管患者在家门口既能享受到省内三甲医院先进诊治水平,为辖区内广大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相关知识:
什么是心脏起搏治疗?
心脏起搏治疗是应用脉冲发生器发放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产生动作电位,模拟心脏的冲动发生和传导,从而纠正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动过缓。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指人工植入心脏起搏器,用特定频率的脉冲电流经过导线和电极刺激心脏,代替心脏的起搏点从而带动心脏搏动的治疗方法,是治疗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方法,其适应症主要是“症状性心动过缓”。
“症状性心动过缓”是指直接由于心率过于缓慢,导致心排血量下降,重要脏器及组织尤其大脑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如一过性晕厥、近似晕厥、头晕和黑朦等。长期的心动过缓也可引起全身性症状,如疲乏、运动耐量下降以及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编辑 周映夏 二审 黄启艳 三审 吴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