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无偿献血者①|梁爱婵:随时待命的 “熊猫血”战士
栏目:健康中山 来源:中山+ 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屈琼 发布:2023-06-12

2023年6月14日是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为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保障临床血液安全供应,近日,记者采访了我市几位无偿献血者,听他们分享自己的献血故事。

Rh阴性血因罕见被称为“熊猫血”,在临床用血上处于较为紧缺的状态。据了解,目前中山的“熊猫血”献血志愿者在册登记的约有300人,入了互助群的也有293位,其中O型、A型、B型等各占30%,AB型的约10%。今年40岁的梁爱婵就是其中的一名“熊猫血”捐献者。昨日,记者采访了她,了解到发生在她身上的献血故事。

第一次献血才知道自己是稀有血型

梁爱婵第一次献血是2011年1月27日,当时她和朋友逛街时看到了步行街的献血车,就想试试看自己是否能献血,但当时还不知道自己是“熊猫血”,以为是普通的O型血。

过了几天后梁爱婵收到了市中心血站的短信通知,她竟然是“熊猫血”,经过血站工作人员解释才知道是特殊的一种血型,当时感觉很惊讶。就在当年10月份,梁爱婵受市中心血站的邀请参加联谊会活动。活动结束前,她将现场参加活动的熊猫血志愿者组织起来建了一个QQ群,正式启动了“熊猫互助大家庭”的联系桥梁。

梁爱婵展示她的献血荣誉证书。记者 王云 摄

“记得当时只有十几位同血型的志愿者参加。经过12年的发展,目前在中山的熊猫血志愿者,在册登记的增加到300人左右,入了互助群的也有293位,其中O型、A型、B型等各占30%,AB型的约10%。”梁爱婵说。

因为血液储存的时间不长,血站工作人员劝志愿者在收到需要帮助后才去捐献。所以这些年,梁爱婵像一个随时待命的“战士”,只要临床急救需要用到“熊猫血”,她就去捐献。截至目前,梁爱婵献血17次,献血量达6200ml,其中捐献全血达5300ml,捐献机采成份血达5个单位。

家人从不同意到支持她去献血

梁爱婵说“对于献血一事,刚开始家人并不同意。“但我还是偷偷地瞒着他们去,每年一到两次献全血,我觉得献血能帮助到患者,是一件大爱之举。”

2014年中,梁爱婵的爸爸胃出血住院需要输血,当时验出他也是“熊猫血B型”。梁爱婵说,当时庆幸自己一直坚持献血,也庆幸成立了“熊猫互助群”,在经过与血站沟通查库存后,成功在仅有的1100ml存血中调取了800ml到医院救助,并及时通知了两位熊猫B型的志愿者过去补充血库存血。

梁爱婵前去市中心血站献血。记者 王云 摄

从此,梁爱婵的家人完全理解了她的献血之举,开始支持她献血,在她的影响下,哥哥也参与了志愿献血活动。

接到献血通知第一时间赶去献血救人

2016年,一个肇庆的年轻小伙来小榄镇与朋友聚会到半夜,在开车的时候因精神疲劳出了车祸,伤到大腿大动脉附近,急需大量O型“熊猫血”。由于血站血库储存血不多,梁爱婵收到通知,立即与另两位O型“熊猫血”捐献志愿者请假过去帮忙,各献了400ml全血。

后来大家得知小伙成功度过危险期,都觉很欣慰。在小伙出院后,其家属来到梁爱婵工作的地方当面表示感谢,那一刻她觉得一切都值得了,也对以后的互助更有信心了。

梁爱婵最近一次献血是去年3月份,当时接到通知,市人民医院有一位孕妇大出血。梁爱婵和同伴赶到各献了400毫升全血。“每次只要临时有需要,血站紧急通知我们,我都是马上赶过去。”梁爱婵说,如果正好赶上身体不舒服或感冒不能献血,她会在群里找其他的“熊猫血”捐献者,大家都很愿意捐血救人。

“我们这一群体是特殊的,希望中山的‘熊猫友’能互助互救!平时多运动,不要喝酒、熬夜,时刻保持着一个健康的状态,随时准备去救助他人。”作为“熊猫互助群”的创始人之一,梁爱婵表示会尽量安排更多的联谊活动,把这一群体团结在一起,让大家在需要时去救助更多的人。


编辑  周映夏  二审 张房耿  三审 陈浩勤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