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技能创业“生态圈”!市技师学院创业孵化基地助力学生创客圆梦|筑梦技师·逐梦湾区⑤
栏目:中山技师 来源:中山日报 记者 江慎诺 通讯员 汪晓丽 发布:2025-07-22

在中山这片创新创业沃土上,一批怀揣梦想的技能青年正将专业所长转化为市场动能。今年,中山市技师学院技能创业孵化基地(以下简称“孵化基地”)有3个项目顺利出孵。其中,22岁的冯家亮带着他的智能机器人项目正式注册成立中山市龙兴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技能人才创新创业的生动注脚。

“3个项目顺利出孵,是我们学校技工教育发展成效的又一有力印证,将极大鼓舞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也标志着我们的技能创业孵化工作迈上新台阶。”7月22日,中山市技师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该学院将以更大力度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推动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让学院人才培育与中山产业发展实现同频共振。

创业突围
以一技之长勇闯市场蓝海

“从省赛领奖台到企业营业执照,这条路走了6年,每一步都离不开学校的托举。”冯家亮感慨道。从小痴迷机械拆装的他,是中山市技师学院2018级电气应用系工业机器人专业预备技师班学生。入学后,他加入学院科普协会,逐渐在机器人相关竞赛中崭露头角,不仅斩获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天宫建设项目第一名、世界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自主移动机器人项目第四名,还先后指导学弟连续两年斩获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天宫建设项目第一名。

冯家亮指导青少年备赛。受访者供图

2021年,即将完成高级工阶段学业的冯家亮面临就业,脑海中萌生了创业的想法:“既然能指导学弟在赛场夺冠,那不是也可以把技术教给更多青少年?”这个念头在孵化基地的培育下逐渐清晰。从撰写第一份创业计划书开始,企业研发工程师出身的电气应用系教师、孵化基地指导老师苏家伟就带领他和团队攻克市场调研、成本核算、政策申报等难关。

冯家亮指导青少年开展机器人竞赛训练。受访者供图

起初,冯家亮团队只做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的机器人竞赛培训,如今他们的业务已经拓展到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智能机器人销售、人工智能硬件销售等更多领域,实现“多条腿走路”。这样的延伸拓展,受到苏家伟的提点。

冯家亮设计的机器人模型图。受访者供图

在苏家伟看来,竞赛培训中训练、参赛用的机器人都由冯家亮团队自主采购,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技师学院学生创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技能硬,不如用自己所学技术进行自主设计制造。”这番话如醍醐灌顶,让冯家亮团队找到了项目未来的发展方向。冯家亮透露,他们自主设计研发的第一个机器人就达到了省赛竞赛水平,可以实现智能识别、抓取等功能。

冯家亮在易创空间的孵化场地。受访者供图

创业并非一帆风顺。孵化期间,冯家亮团队经历了将近3年的“至暗时刻”。校外租赁场地成本高、培训业务停滞等摆在眼前的难题,令几位项目成员陆续知难而退,只有他咬牙坚持了下来。期间,冯家亮不断给自己“充电”,孵化基地的每一场培训课程他几乎都不曾错过,“成本核算、知识产权保护、大学生政策……什么课程都有,我什么都学。”这些支持和帮助让冯家亮推动项目发展有了更多方向感。去年,他所培养的学生在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天宫建设项目中斩获一等奖,还受邀到中山市科技馆开展公益培训课程,为他坚定走下去注入了“强心剂”。

今年4月29日,冯家亮正式在校外注册成立中山市龙兴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并带着项目入孵了中山市易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得到场地租金、政策扶持、法律咨询、银行融资等更多政策扶持与帮助,还有创业导师进行“一对一”辅导。冯家亮透露,他们已为几十家客户提供过竞赛机器人解决方案,目前正在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开展相关合作洽谈。他预计今年产值将达到20万元,“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卖产品,更是要用技能点燃更多青少年的科技梦想,以技能竞赛推动中山数字化转型升级。”冯家亮说。

冯家亮到中山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展公益授课。受访者供图

“我们的学生能够独立开设公司,我非常高兴、非常自豪!”这是苏家伟指导出孵的第一个学生项目。他坦言,企业出身的自己深知创业多么不易,但他认为冯家亮的项目大有可为。中山乃至全国都在持续发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走上风口,“冯家亮技术过硬,决定了项目能走起来;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决定了项目能走得远。”

筑巢孵凤
打造技能创业“生态圈”

冯家亮的创业故事,是中山市技师学院构建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沃土的缩影。自2021年孵化基地启用以来,该学院便以党建为引领,打出一套“产教融合+导师护航+资源对接”的组合拳,推动创业孵化工作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

学生项目路演现场。受访者供图

“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技能创业孵化基地成为‘校园苗圃’。”孵化基地负责人凌星成介绍,2018年,在该学院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推动下,学院向省成功申报到500万元的创业孵化专项资金,在东、北两校区建设多处用于支持学生创业的场地,总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这也标志着中山市技师学院的技能创业孵化工作正式从零起步。

筹备基地启用工作时,规范化、制度化的流程建设“打头阵”,但没有人有足够经验,老党员凌星成“临危受命”,在学院的支持下组建了党员攻坚克难队伍。他带领团队四处走访调研建设得较好的创业孵化基地,虚心“取经”,将先进经验都引回来,逐步制定了中山市技师学院创业孵化管理制度等规定,构建起“学生申报—导师评审—路演答辩—院务会审定—一年孵化”的标准化流程。他对创业师资也进行严格管理,并每年不定期开展各类师资培训,搭建“智囊团”。如今,孵化基地已有12人拥有‌SYB证书、21人拥有创业辅导师专业能力证书、21人拥有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培训证书、10人为“巾帼创业导师”,同时还邀请企业技术专家、校外各创业孵化基地专家、省级创业导师等加盟导师队伍,为创业学生提供深度指导。

凌星成透露,基地与其他孵化基地有一点不同,它建设时就已确定8个固定的孵化项目方向,涵盖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制造业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方向一方面与学院专业设置相关,一方面与中山产业挂钩,将更好推动学生学有所长、创有所用。基地刚启用时,就有7个学生项目入孵,此后基本每年都有8个项目入孵。‌

项目路演现场。受访者供图

“今年创新高,有3个项目出孵,孵化率达到37.5%。”凌星成笑着总结道,他认为基地实现的这一大步跨越,得益于学院依托“工学一体”教学模式,建设起数个产教融合平台,让不少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研发,以及鼓励学生大力参与技能竞赛,让学生有效精进技能。对于入孵的学生项目,基地会积极链接中山人社部门创业补贴、科技部门扶持政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资源,并给学生提供各类创业相关培训机会,邀请中山各创业孵化基地导师入校指导,尽可能帮助学生圆梦。

提升学生创业项目出孵率,是中山市技师学院接下来的重要目标。中山市技师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计划率先从提升师资力量入手,发动系部进行统筹安排,让各有专长的教师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加强校内导师团队力量,使得基地导师从一对一转化为多对一,形成“团队作战”。同时,他们计划开展更多政策赋能和资源技术对接服务,并积极邀请更多国内或省内的成功孵化案例以及孵化基地富有经验的创业导师走进校园“现身说法”。

专家、教师等正在聆听学生介绍项目情况。受访者供图

记者另悉,7月18日,该校举办了2025年创业孵化项目入孵路演。活动邀请华夏新能源(中山)有限公司和南朗青创园专家、省创业导师等现场提供技术指导,共有8个项目入围。入围项目将于9月开始进入2025年度技能创业项目入孵环节,还有机会参加该学院年度创新创业大赛并得到投资人支持。


编辑  江慎诺 二审 黄凡  三审 查九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2025中山书展云平台
26643人浏览   202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