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产教融合“中山样本”!中山市技师学院举行“技能+科研”共建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栏目:中山技师 来源:中山日报 记者 江慎诺 通讯员 廖安安 纪宇鹏 发布:2025-03-17

3月17日,中山市技师学院举行“技能+科研”联创服务中心、工作室签约及揭牌仪式,联合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等高校,与中山市装饰设计行业协会、中山迈雷特、广东弘景光电等行业协会和企业,以及华南理工大学智能终端与装备控制团队达成战略合作,共建“湾区光谷服务中心”“美丽乡村服务中心”“工程研究工作室”“机器人工作室”。此次签约的四个项目,是中山市技师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发展的实践,将有效助力高技能人才培养、赋能湾区产业发展。

签约现场。记者 缪晓剑 摄

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技能人才队伍是中山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源头活水渠之一。本次探索的合作模式将有力打破技工院校学子毕业走进车间、走进企业的传统模式,让身有一技之长的学子获得从“后端”走入“前端”的机会,使得过硬技能在科研创新与孵化阶段获得更多应用,有效提升科创转化效率,加强高校、技工院校、企业三方优势资源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

“我们将以技研联创服务中心、工作室为平台,在进一步加强与各方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中山市乃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山市技师学院院长周秋菊表示。

四大项目同步签约启动

打造产教融合“中山样本”

集中签约仪式上,中山市技师学院与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湾区光谷服务中心”;中山市技师学院携手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中山市装饰设计行业协会及中山市工业设计协会,成立“美丽乡村服务中心”;中山市技师学院、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终端与装备控制团队、中山迈雷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工程研究工作室”;中山市技师学院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中山展晖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机器人工作室”。

中山市技师学院与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湾区光谷服务中心”。记者 缪晓剑 摄

此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是中山市技师学院做出的有益尝试,迈出中山在产教融合与科技创新领域的关键一步,将共享“高校及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技师学院”三方联动资源,依托“高校教师+企业工程师+技能大师”三师联创优势,携手打造“技术落地有成效,科研效率有提升、服务湾区有亮点”的协同创新典范。

作为中山市“新十大舰队”产业集群重要组成部分,在成像及光电子产业细分领域,光电光学产业占到全国市场的一半份额。逐光而行的中山,正着力打造“湾区光谷”。作为此次合作的重磅项目,“湾区光谷服务中心”将深度对接中山超300家光电企业需求。该中心专注于光电技术的研发及其产业化应用,旨在推动大湾区光电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致力于高技能人才的培育,为区域产业繁荣贡献力量。

“美丽乡村服务中心”将通过合作开发基于世赛标准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和教材,以设计创新赋能乡村振兴,探索乡村文化与产业融合新路径,开展乡村文旅产业调研、规划设计、文创产品开发等,构建起“世赛标准-教学改革-社会服务”的产教融合生态链,为“百千万工程”和中山“文化兴城”注入澎湃的设计力量。

“工程研究工作室”以国家“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战略为指引,聚焦智能制造领域,以科研攻关为核心,围绕数控装备智能化、精密加工工艺优化、工业数据融合等关键技术展开深度合作。同时依托“工程师+技师+教师”协同育人模式,推动复合型技能科研人才培养,并通过打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应用”全链条,加速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中山市技师学院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中山展晖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机器人工作室”。记者 缪晓剑 摄

“机器人工作室”聚焦智能化设备制造产业领域,围绕人才培养、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三大核心方向展开深度协作,将通过整合高校科研资源、企业实践场景与技工院校技能培育优势,共同探索“技能+科研”双轮驱动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路径,加速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签约项目呈现‘一产一策’的精准布局,每个平台都是产教融合的创新试验场。”周秋菊表示,这将打造出新的产教融合“中山样本”,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山经验”。

世赛成果转化助力中山绘就“产业蓝图”

“传统校企合作多停留在实习层面,而世赛成果携带着国际前沿技术基因。”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副院长李奇表示,引入精密装配、智能检测等世赛标准后,有望显著提升企业产品良率,同时降低研发试错成本。

系列合作是中山市技师学院“技能+科研”模式的深化实践。以中山市技师学院教师魏海翔团队为例,该团队获全国首创技术1项、发明专利5项、省市科技进步奖(第一、二完成人)5项,成果应用于港珠澳大桥、西气东输等国家工程。其中“精密深孔加工数控装备及其智能运维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因能解决数控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2022年中山市科技局把该项目列为中山市十大重大科技专项,由政府资助240万元、企业出资1020万元实施完成该项目。此次合作项目紧密对接中山市“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三方还将联合开展无人机飞行管理制度研究、图像数据采集技术攻关,为中山市布局未来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中山市技师学院、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终端与装备控制团队、中山迈雷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工程研究工作室”。记者 缪晓剑 摄

作为中山市智能化设备制造的标杆企业,展晖公司长期深耕智能化设备研发与制造,但在高精度运动控制、复杂场景适应性等环节仍面临技术挑战。“机器人工作室”可依托中山市技师学院在“展晖订单班”中积累的实践经验,结合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智能算法、工业数据融合等领域的科研优势,共同攻克智能化设备动态响应优化、多机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助力企业提升产品性能与市场竞争力。

“世赛成果不是奖牌上的数字,是可复制的技术解决方案。”周秋菊表示,中山市技师学院世赛技术转化体系将为中山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持续赋能,助力构建全省产教融合城市新范式。

人才成长双通道打破发展瓶颈

随着四个项目的签约启动,技能人才发展瓶颈将有力破解,人才流向有了更多“河流”可奔涌。

未来,技师学院世赛选手或荣获省级以上技术能手等称号的“技能小将”,将以“科研助理”身份加入“湾区光谷服务中心”科研团队,参与企业项目攻关,提升产品试制水平,提高科研效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企业技术骨干也可进入学院开设“工匠课堂”。同时,中山市技师学院将依托研究院联合培养基地,定向输送智能制造、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学生开展岗位实习,优秀毕业生可直接获聘企业“技能金领”岗位。近年来,中山市技师学院已持续为弘景光电、比亚迪电子等企业输送超200名优秀毕业生。

中山市技师学院携手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中山市装饰设计行业协会及中山市工业设计协会,成立“美丽乡村服务中心”。

“美丽乡村服务中心”将建立艺术设计专业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创业提供平台、技术等支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并通过举办设计大赛,选拔优秀项目进行孵化,推动设计成果市场化。

“工程研究工作室”将通过“世赛团队参与科研全链条”机制,利用“世赛选手留企计划”“校企双导师制”等模式,推动学生科研实践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培养兼具科研能力与实操技能的高端人才,形成“研、学、产”一体化闭环。这种一体化模式,不仅可以缓解企业高端人才短缺问题,更可为中山储备一批具备创新能力的技能精英。

“机器人工作室”将通过“订单班+工作室”双轨培养机制,让学生有机会深度参与企业研发全流程,培养高技能人才,破解“人才-技术”断层。例如,优秀学员可直接进入“机器人工作室”参与项目攻关,教师转型为企业技术顾问,形成“以研促学、以学助产”的良性循环。


编辑  江慎诺 二审  黄凡 三审 林志强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狂撒2万元红包雨!速来
100664人浏览   2025-04-28
2025年一季度中山GDP同比增长4.2%
15854人浏览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