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秀(三) | 文静女生爱糖艺
栏目:中山技师 来源:中山+ 师说工作室 发布:2023-09-28

人若愿意的话,何不以悠悠之生

立一技之长,而贞静自守

——里尔克《苹果园》

搓、捏、拉……一个个娴熟优美的动作在她的指尖变换,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物公仔很快就完成。正因为她有这样的“硬本事”,在今年9月份刚刚落幕的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糖艺/西点制作项目比赛中,她代表广东省参加比赛获得银奖。

她就是陈婉霖——中山市技师学院2018级西式面点制作班的毕业生。在入读技师学院的第二年,陈婉霖在班主任的推荐下加入了学校的糖艺社团。在社团里,她接触到糖艺制作。“糖艺造型晶莹剔透,像水晶一样漂亮,做出来的动物人物也栩栩如生。”在惊讶糖能做出多种精美造型的同时,她喜欢上糖艺,也下定决心学好这门技艺。

初学糖艺   苦并快乐着

糖艺的基础技法有铸糖、吹糖、拉糖、捏塑等技法。学员在掌握基本技法后,将糖(艾素糖)熬制到170—190摄氏度之间,再进行设计创作,才能制作出糖艺造型作品。

初学糖艺时,陈婉霖既要学理论知识,又要学习基础技法。可初学技法时,陈婉霖怎么也学不好,糖在拉制时很容易就碎了。为了练习好“彩带拉”,暑假她不回家,跟着老师在实训室一遍遍地训练,一遍遍地纠正自己存在的问题,直到熟练掌握这项技能。“糖艺最难的技法是捏塑。”陈婉霖告诉记者,为了苦练这项基本功,她找了卡通图片,每天照着卡通图片不知疲倦地训练着,直到成功捏塑两到三款动物公仔,才算勉强掌握这项技能。为了让自己“技艺精湛”一些,她对着卡通图片一练就2个多月。谈及“练功”,陈婉霖又忆起清晰的一幕:她经常从早上练到晚上12点,糖的温度高,长达10多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使拇指和食指上都长了很大的水泡,但是第二天还需要继续拉糖,只能把水泡戳破后用胶布把手指包起来,再戴上糖艺专用手套进行拉糖操作。陈婉霖经常为了完成作品,组装到凌晨三四点钟。“虽然很辛苦,但是乐在其中”。陈婉霖淡淡笑言,因为喜欢糖艺,想做得更好,有时候吃饭和睡觉前都会想想,自己的作品哪里可以做得更好,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制作作品。

勤奋吃苦才有所成就

在教练黎彩平眼里,陈婉霖是一个认真、勤奋聪明的学生。她每天坚持早上7:30到达实训室,一直到晚上11点才结束训练,中午只有1个半小时休息时间。如果遇到训练任务未能完成的情况,陈婉霖就坚持做完训练任务才回宿舍,哪怕做到凌晨2点也毫无怨言。教练讲授糖艺课程时,她总是认真地边听边做笔记,在糖艺社团中,她的上课笔记是做得最好最多的。在教练指导糖艺作品创作过程中,她能配合教练的指导并自己摸索创新出一些小技巧。有一次做糖艺玫瑰花,她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手法,做出的花型更饱满,手法也更简单。

要取得成绩,还要忍得住寂寞!教练徐巍告诉记者,比赛很残酷,越到后面一起训练的小伙伴就越少,甚至就剩下自己一个人训练。尽管现实中很“寂寞”,但陈婉霖还是很执着地坚持着训练,从不松懈和偷懒。没有比赛的时候,一天训练8小时;遇到有比赛的时候,一天训练长达12小时以上。她经常一个人从早上训练到晚上,一遍遍地按照作品设计练习技法,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才休息。

经过4年多的艰辛“耕耘”,她在糖艺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2021年12月在广东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糖艺/西点项目制作中获得金牌,并被授予“广东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23年5月在香港国际美食大奖现场制作巧克力工艺摆设项目中获得金奖。

“想学习这一门技艺,要付出很多努力,要有吃苦耐劳的决心。”陈婉霖告诉记者,训练每天都很枯燥、很累,但训练不能松懈,她觉得学到的技艺才是自己的底气。

【策划/统筹】林燕英 

【采写】林燕英

【拍摄】郑建玲

【设计】余彬灵


见习编辑  甘颖      二审  黄凡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全市暴雨预警降级为黄色
14584人浏览   2025-05-09
角色在变,爱从未变,母亲节快乐!
原创 12888人浏览   202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