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社会各界观看阅兵盛典 感受强国强军时代脉动
栏目:影像 来源:中山+ 记者 张倩 王伟 李鑫 发布:2025-09-03

9月3日上午9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中山市,从退役军人到医护人员,从校园师生到普通市民,社会各界通过多种方式收看大会直播,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屏幕前,激动的泪水、自豪的笑容和雷鸣般的掌声交织,共同凝聚着对历史的缅怀、对和平的珍视和对强国强军的由衷赞叹。

退役老兵,永不忘却的军旅情怀

在中山市港口镇人民政府二楼会议室,服役20多年的海军老兵、港口武装部副部长贺洪彪注视着屏幕上的阅兵场面,眼神闪烁着特别的光彩。贺洪彪心潮澎湃地说,“这场阅兵是国家国防实力的展示。”他坚定地表示,将把海军老兵时的韧劲带到工作中,“在国防教育中讲述亲身经历,在征兵工作中鼓励青年投身国防,为国防事业站好每一班岗。”

贺洪彪在观看阅兵式。受访者供图

曾服役于“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的孙宏宁,通过手机直播观看阅兵式后,他内心激荡不已。“当预警机编队呼啸而过的那一刻,我忍不住眼含热泪——那熟悉的机型、坚定的航迹,瞬间将我拉回曾经的军旅生涯。”孙宏宁深有感触地说,“我更深读懂‘小安筑大安,众安即国安’的真理。”现任中山市拥军支前红旗服务队队长、作为老兵宣讲团成员的他表示,今后会把此次观看阅兵的感受融入宣讲中,带着对战友的思念、对家国的忠诚,在岗位上宣讲中践行初心。

生命卫士,两种奉献的精神传承

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共青团中山市人民医院第十二支部书记杨伟杰看来,屏幕里老兵们的军功章闪耀着特殊的光芒——“那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荣耀,是和平的印记”。“先烈们为民族新生‘捐躯’,和如今器官捐献者为他人生命‘馈赠’器官,本质都是无私奉献。”杨伟杰从阅兵中看到了两种奉献精神的一脉相承。他表示,先烈们的大爱为民族谋未来,捐献者们则为陌生生命送去希望。在自己的工作中,每一次成功协调器官捐献,都是在传递爱与希望,让生命延续。

当天上午,在一辆行驶中的大巴车上,中山市人民医院儿科医生吴挺柏正聚精会神地盯着手机屏幕。跨市义诊的途中,他依然不愿错过这场意义非凡的仪式。“看到祖国现在的繁荣昌盛和强大实力,我感到无比自豪。”吴挺柏感慨道,“从最初的小米加步枪到如今的东风系列导弹、无人作战部队等,祖国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作为一名儿科医生,吴挺柏也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刚刚看到阅兵队伍中的医疗部队,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医疗战线的工作者,虽不直接参与战斗,但守护着人民的健康,也是在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9月3日,中山市人民医院医生在去潮州义诊的大巴车上观看直播。记者 王云 摄

校园共鸣,七千余师生的爱国洗礼

在中山纪念中学,全校7000余名师生以及后勤员工集体观看了阅兵盛典。在该校体育馆,500名初中生身着整齐服装,精神抖擞地在此观看阅兵盛典。高中生全部在班级观看,教师则在艺术楼礼堂观看。当阅兵画面出现,大家顿时鸦雀无声,个个手拿小国旗,认真观看。升旗仪式时,看到仪仗队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唱起国歌;看到威武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方队走过,学生们精神振奋,情不自禁地鼓掌欢呼。

9月3日,中山纪念中学组织全校学生、教职员工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记者 缪晓剑 摄

高二学生游茵婷心情激动:“过去我们国家弱小,被列强欺辱,现在我们拥有了强大的武装部队,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高一学生李诺宇表示:“看到如此之多的高科技武器首次亮相,激发了自己学习科技的热情。”高一语文教师罗闪观看过程中忍不住流下了热泪:“组织学生观看这样的盛典,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它可以最大程度上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认同感。”

中山纪念中学党委书记董再明表示:“看完今天的阅兵仪式后,我们还将组织老师分组研讨、学生写心得、开班会研讨等方式加深认识,让全体师生牢固树立爱党爱国的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普通市民点赞国家强大

记者了解到,很多市民纷纷选择自行通过电视或手机直播的方式观看阅兵仪式。他们早早守在屏幕前,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阅兵式的开始。新中山人黄女士从阅兵中感受到了重大的教育意义和历史价值。她说。“抗战老兵们那颤抖却依然坚定的军礼,更是让我热泪盈眶,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民族的英雄。”她表示,作为教育工作者,将把阅兵所展现的爱国精神、奋斗精神传递给学生。

“90后”上班族胡晓雨看完阅兵式后深受震撼,她表示自己多次热泪盈眶,尤其是看到那些先进的战机排列得那么整齐,场面真是太壮观了。“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国防力量在不断增强,有这样强大的军队保卫我们老百姓,心里特别踏实。而且通过阅兵式,我也看到了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大家都为祖国的强大而欢呼,这种感觉很美好。”

【统筹:记者 张倩】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吴森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