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送情报、机智探敌情……快来听老战士讲述“我的抗战史”
栏目:影像 来源:中山市海外传播中心 发布:2025-09-02

八十载光阴荏苒
峥嵘岁月,如在昨日

曾经,他们以青春热血
捍卫祖国山河
如今,硝烟散尽,山河重光
但铁血丹心依旧

历史并非尘封的档案
而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命谱写的史诗

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中山日报推出特别策划《忆峥嵘岁月》,通过四位老战士的珍贵口述,带您重回历史现场,触摸那些滚烫的记忆。

郑瑞清讲述自己的抗战往事。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在位于中山市三乡镇的家中,100岁的郑瑞清又一次为朋友们唱起了这首歌。它是她心中的旗帜,指引她人生的方向。许多往事宛如褪色照片,逐渐模糊,但她始终记得,1945年2月20日那天,在光后小学的课室里,20岁的她举起右拳庄严宣誓,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她便以教师身份作为掩护,开始了惊心动魄的地下工作。最危险时,日军驻扎在与她家仅一墙之隔的祠堂里,而她家的灯火,却悄然照亮着五桂山革命根据地的秘密联络站。

李笑。受访者供图

今年102岁的李笑,也是在194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岁时,她已是八区游击大队的交通员,频繁行走于黄杨山和五桂山之间,为部队传送资料。为了及时完成任务,她不顾个人安危,无数次穿越敌人的封锁线,并想尽一切办法,把文件藏于竹棍、竹帽、竹箩、头发、裤带、棉衣或夹衣里,机智地避过了日伪的检查。她与同为抗日游击队员的何松意笃情深,结为革命伉俪。身为百岁老人的李笑精神矍铄,依旧闲不下来。她笑道:“哪怕是在家里,也要每日踱步,这已成为我的生活习惯。”

杨少芳(左二)和家人的合影。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轻抚着金光闪闪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杨少芳不由遥想当年——还在南屏乡学校读书时,她便受进步教师鲍康尧等人影响,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有时,她还会佯装洗衣服的模样,在日伪军驻扎点附近探察敌情。小小年纪,她便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今年94岁的她寄语年轻一代:“希望大家不忘历史,珍爱和平。”

李金良。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98岁的李金良是一名“南下干部”。1945年,家境贫寒的他毅然参军,成为冀鲁豫军区的一名战士。当时军备简陋,他没有军装、不够子弹,就用高粱梗折成子弹大小“虚张声势”。有一次,两天没吃饭的他不慎掉队,是坚定的意志带他突出重围。他跟随部队南征北战,每一枚纪念章都铭刻着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不凡经历。但他总是自谦:“我只是一名小小的警卫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统筹:廖薇 冷启迪
编导:记者 杨骐玮
摄影:记者 易承乐 见习记者 张景天
剪辑:记者 易承乐

采写:记者 廖薇 通讯员 郭昉凌
封面设计:陈思理 蔡文强

鸣谢:中共中山市委老干部局 中共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
部分视频素材:中山市老战士联谊会 中山广播电视台《珠江怒潮》《中山濠镜风雨情》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曾嘉慧  三审 查九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