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丨中山全域总动员:防蚊灭蚊不是“独角戏”是“大合唱”
栏目:影像 来源:中山+ 记者 何腾江 发布:2025-07-28

当一只蚊子气势汹汹在中山周边地区横冲直撞的时候,中山迅速行动,党员干部冲在一线,与群众一道织网防蚊;当中山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后,中山坚持提级指挥,以“四套班子包镇、部门镇街包村、党员带头全民动”的全域总动员模式,在全市范围内迅速吹响战斗的哨音,一批批党员干部马不停蹄,奔赴在防蚊防控一线,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现出使命担当精神,创新了治理模式,深刻践行了人民至上的原则。

层级联动:
提级指挥高位推动
创新治理范式防蚊灭蚊

白纹伊蚊虽小,却影响大民生。高温多雨,给白纹伊蚊创造了快速繁殖的条件,却给全市防蚊灭蚊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与时间赛跑,与蚊虫斗争。连日来,中山市委主要领导连续主持召开防控部署会,不打招呼直奔疫情一线暗访调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坚决筑牢“防蚊墙”,阻断基孔肯雅热传播链条,全力以赴打好打赢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硬仗。

7月26日下午,全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视频调度会召开。 梁境标 摄

7月24日—26日,市委书记郭文海不打招呼,先后深入南头镇、港口镇、黄圃镇社区一线,督导检查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广泛发动全社会力量,以最坚决态度、最果断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硬仗,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形势严峻,责任在肩。这是一场与蚊虫传播速度赛跑的“疫情防控歼灭战”。

7月27日,市委书记郭文海利用周末时间,再次深入全市疫情防控任务最艰巨的南头镇社区一线,督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强调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持续织密扎牢防控网络,坚决阻断病毒传播渠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

7月27日,市委书记郭文海利用周末时间,再次深入全市疫情防控任务最艰巨的南头镇社区一线。 记者 夏升权 摄

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中山构建了“金字塔式”包联体系,每位市四套班子成员包镇、市直部门和镇街班子成员包村的模式,打破了传统公共卫生治理中“上热中温下冷”的困局。

市四套班子成员既当“指挥员”又做“战斗员”,带着疾控手册走村入户,将政策要求转化为“翻盆倒罐清积水”的具体动作;市直部门与镇街班子成员结对包村,把“办公室决策”变成“田埂上的方案”,针对城中村排水沟、老旧小区花盆托盘等易被忽视的死角,制定“一村一策”的消杀清单。这种“高位推动+下沉落地”的创新机制,让防控指令从“文件”变成“行动”,让治理力量从“分散”走向“聚合”。

使命在肩:
一批批党员干部
关键时刻带头往前冲

在密集连轴督导部署,防控机器全速运转下,一场覆盖全市的“清积水、灭蚊虫”人居环境整治席卷中山城乡。

工作人员开展防蚊灭蚊工作。通讯员供图

在古镇镇,70个网格成为防控的主战场,网格员、志愿者对物业小区、闲置地、背街里巷等重点场所开展“全覆盖、无死角”的巡查整治。依托“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卫生死角被高效清除,积水容器被逐一处理,沟渠得到及时疏通。各类积水容器和蚊媒孳生地销号台账的建立,让防控工作有迹可循、精准高效,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控防线。

古镇党员干部带头清理辖区背街里巷垃圾,铲除蚊虫孳生土壤。古镇宣办  供图

与此同时,中山同步推进“硬件改造+习惯养成”:在社区设置“防蚊积分超市”,居民清理积水可兑换日用品;在物业小区推行“蚊虫孳生红黑榜”,倒逼管理责任落实;将防蚊知识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让“随手清积水”成为代代相传的生活自觉。从应急处置到源头防控,从短期见效到长久受益,这份担当,写在每一份细致入微的治理方案里。

全市近3万名党员带头冲锋,深入镇村,掀起一场全民参与的防蚊灭蚊攻坚战。通讯员供图

在小榄镇,73岁的老党员卢先生以身作则,带领家人检查房前屋后各个角落,清理家居积水,消除卫生死角。他表示:“搞好家居环境卫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家里也进行了大扫除,清理了杂物和积水,为防控蚊媒传染病贡献一份力量。”

在东区柏苑新村紫荆阁小区,副经理何伟奇正带着队员进行作业。入党十几年的他,这个周末又主动放弃了休息,“身为党员,关键时刻就得带头往前冲。”何伟奇说。

更为重要的是,中山通过党员带头清理自家庭院、社区网格员手绘“蚊虫孳生地地图”、志愿者手把手教居民调配消杀药剂,医护人员将专业防控知识转化为群众易懂易学的“生活常识”,让“防蚊灭蚊”从政府的“独角戏”变成全民参与的“大合唱”。这种“干部示范+群众自觉”的模式,既提升了治理效能,更激活了基层自治的内生动力。

7月26日傍晚,港口镇胜隆社区工作人员喷烟雾灭蚊。记者 林燕英 摄

一场防蚊灭蚊的大扫除,映照的是中山治理体系的创新活力,彰显的是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践行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至上:
在“细微之处”
守护群众健康底线

防蚊灭蚊的成效,群众的感受最直接。中山始终锚定“群众满意”的根本目标,在“细微之处”见真章——

针对独居老人行动不便的问题,党员服务队主动上门清理阳台积水;考虑到商户营业时间特殊,消杀队伍错峰作业避免影响经营;为让外来务工人员听懂防控知识,社区用方言、普通话、粤语制作“三语”宣传册……这些“量身定制”的服务,让防控工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港口镇党员干部走街入户,向群众发放通俗易懂的防蚊灭蚊宣传资料。通讯员供图

“咬到痛三年,痛到跪地面!”东凤镇干部、村委演起了30秒的情景剧,用“接地气”的粤语顺口溜告诉村民防控基孔肯雅热、参与灭蚊行动的重要性;

“沙溪发布”“活力南头”等官方平台呼吁全镇居民:“翻盆倒罐清积水,齐齐动手灭蚊虫,倡议采取安装纱门纱窗、休息时挂蚊帐等防蚊措施!”

全民参与防蚊的过程,也是凝聚民心的过程。当机关干部与环卫工人一起清运垃圾,当企业家与村民合力疏通排水沟,当孩子们争当“防蚊小卫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不仅清除了蚊虫孳生的隐患,更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在汗水中生根发芽。

东凤镇小沥幼儿园通过绘本、儿歌普及防蚊知识。通讯员供图

中山将防蚊灭蚊工作提升到“守护群众健康底线”的政治高度,彰显的是“时时放心不下”的使命担当。在黄圃镇的老旧村落,干部们踩着泥泞清理废弃水缸;在东凤镇的农贸市场,执法人员与摊主一起改造积水容器;在民众街道的校园周边,党员志愿者定期排查绿化带——这些看似琐碎的行动,背后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躬身践行。

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参与到灭蚊防蚊行动。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从层级联动的机制创新,到久久为功的使命坚守,再到枝叶关情的为民初心,中山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小事”做出“大文章”,就能在每一次民生实践中,赢得民心、汇聚力量,让城市治理的基石更加牢固。

【统筹】 吴森林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林志强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开展储备土地环境清理与蚊虫消杀
原创 14074人浏览   2025-07-29
关于基孔肯雅热,张文宏首次发声
10029人浏览   2025-07-27